成都出土南朝佛像地可能是寺院遗址

      12月16日,媒体报道了成都宽窄巷子附近发现大量南朝佛造像消息后,引来读者关注。为何在市中心会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南朝佛造像?为何这处古遗址又恰好处在唐代罗城旁?两者究竟有无关联?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最新推测—— 古遗址过去可能为寺院

      100余件南朝佛造像集中出土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就怀疑这里曾经有过寺院,只是目前尚无史料佐证。16日上午,家住下同仁路附近的73岁的袁光培告诉记者,他的祖辈曾告诉他,“宽窄巷子附近以前有过好几座寺庙。”袁大爷家住成都画院对面,距下同仁路不过百米,“我记得小时候住的大院有一个气派的照壁,上面就有一个大大的‘佛’字。”在他印象中,这个院落的厢房里,有的房梁上还残存着一些镏金的佛家八宝图。

      这种记忆是否准确?记者查阅《成都通史》等史料,发现从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成都的确兴建了大量寺院,成都城内有史可考的寺院有43所之多,其中大慈寺、多宝寺、龙居寺、正觉寺等榜上有名。考古人员介绍,宽窄巷子附近能够一次出土如此大规模的佛造像,可以推断如果这里曾经是寺院也是华丽恢宏的。

      此外,考古发掘现场现存的一段古城墙也颇让读者感兴趣。这段已被考古人员确认为是唐代晚期修筑的罗城西墙,和这处佛造像出土遗址有没有什么关联?工作人员易立介绍,出土的佛造像年代跨越南北朝和隋唐。从考古现场来看,这段城墙恰好在遗址区旁。在城墙和护城河的外侧,遗迹堆积破坏严重,但城墙内就保存较好。这次出土的地点,恰好就在城墙内侧。因此,可以推测,是当年的唐代罗城保护了这处我们仍在佐证中的寺院,而在寺院遭到破坏以后,又恰到好处保护了这处古遗址。

      最新进展—— 佛像修复先做“皮肤保湿”

      12月15日起,这批出土的南朝珍贵佛造像,已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开始修复。有意思的是,这些放在箱子里的佛造像居然用保鲜膜封得严严实实。原来,石像出土处相当湿润,为免冬季佛造像干得太快石头开裂,只能先做“皮肤保湿”。

      文保中心副主任白玉龙介绍,这批佛像中有的还残留着彩绘、贴金,一不小心就容易脱落。后期,工作人员将通过专业技术,让这些残留的“化妆品”能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掉妆”。

      记者在文保中心还看到了“国内极为少见”的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遗憾的是天王头部的上半截已经残缺。白玉龙说,这些佛造像在经过环境控制、表面初步清理、缓慢干燥、清理、修复等工序后,将开始拼对和复合,因此有的残像将有望复原原来的风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