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遗址保护区要考古先行

      孟华平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参与或主持罗田庙山岗、天门肖家屋脊、天门邓家湾、江陵朱家台等十余处重要遗址墓地的发掘。提出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主要表现为二元谱系结构的新观点及该地区早期文明三阶段说,在学界影响深远。

      屈家岭遗址开启了长江中游区域科学考古的序幕,其影响力已得到学界的公认。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探索,整个区域的文化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大,它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面貌特点出现重大变化,出现城址、大型古城,出现中心聚落与一般聚落分化,比如一致的宗教、信仰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的重要阶段。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需要深入考古工作,进一步提炼屈家岭文化的核心价值。现在考古发掘工作才挖了1045平方米。当时的居住址有没有大的埋葬区?稻作田有多大面积?聚落有没有城?环境气候怎么样?要找到更多依据,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

      屈家岭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代表,后来衰落、消失了,原因何在?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与水有关系,可能出现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对先民造成了冲击。但证据并不充分,需要进一步发掘。另一种分析是文化变动。当时向外扩张,在公元前2200—2400年,北方中原文化对屈家岭文化形成冲突,人员迁徙,逐步消亡。到底是因为水灾,还是文化冲突,有待寻找新的证据。要找到墓葬,对人胃进行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

      屈家岭遗址有70万平方米,目前发掘的仅1045平方米,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期待。屈家岭大遗址保护区要考古先行,考古要伴随着遗址公园建设始终,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