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祥云发现大规模战国古墓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祥云县大波那村发现的战国墓葬群考古现场。

      昨日,中国社科院将祥云县大波那村考古发现的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列入2014年度国内6大考古发现。

      该考古活动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领队主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参与,自今年7月开始发掘。据悉,该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此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大理文明探索有了新突破。大波那墓地是目前滇西地区为数不多的高规格墓地,其中出土的很多器物与周边石棺墓出土的器物相似。现场发现6个大型墓葬,均为高规格墓葬。木质棺椁墓中发现多人二次合葬,这在云南是第一次。出土的两件铜钺上的纹饰与前期出土铜棺上的鹰纹相似,证明两墓地之间联系紧密。

      此次考古人员发现大规模的战国时代墓葬群,并确定了其分布范围。记者在大波那村考古工地看到,这是一个靠近当地龙山、象山区域的祥云坝子东部边缘,整个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地面之下的探方中,是一个个巨大的墓葬,总数25个,最大为7.6米×3.9米,朝向西南。这些大的墓葬均有木棺木椁,以厚重板材构建。椁室采用木板竖向排列于坑壁,内侧顶部以圆木横向撑抵木板构成。棺底两端多有两根方木作为支垫,支垫的方木上采用3块厚重的木板拼合为棺底,棺底两侧各垒叠3块(部分为4块)木板作为木棺侧板,之前大波那铜棺,棺底两侧各垒叠4块木板,说明这里的墓葬主人为上层统治者,级别很高。葬式多为多人二次合葬,每个墓葬里有7至8具遗骨,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人员对遗骨成分测定,其年龄都在20岁至25岁左右。

      此次发掘出土器物共计280余件(套),随葬品中的陶器类多放置于墓西上部,少量放置于棺内;铜器多放置于棺内底部的两侧,分为铜、铁、锡、陶、石、木和藤或竹编器。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其中生活用具数量最多,主要为锄类;兵器包括剑、矛、斧、钺、镦、箭镞等;生产工具有削和卷经杠、梭口刀;装饰品有镯、环、杖头饰等。其中尤以铜杖首、铜剑、铜卷经杆最为精美。

      此外还罕见地出土了一套4件锡器,外饰精细纹饰。木器中有一件弓及一件木质柄的斧子保存较好。陶器是本次发掘出土最多的器物,根据器型可分为双耳、单耳、无耳罐,双耳和单耳罐较少,无耳的侈口内折沿深腹罐较多,器型还有杯、匜、盘和纺轮,均为手制。

      同时,寻找到了与墓葬年代相同的居住遗址,考古人员现场清理出了灰坑、沟、房址等遗迹,房子为杆栏式建筑。证明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人在大波那村居住繁衍,这是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