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四次探访大兴安岭 挖出新石器时期彩绘遗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岩画考古队来到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镇北山洞,经过80多天的抢救性清理发掘,石器、玉器、古玻璃、玛瑙料珠、彩绘遗迹等文物纷纷出土。17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本次考古队领队、59岁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评春,听他讲述出土文物的价值及此次考古背后的故事。

      四次探访只为见北山洞“芳容”

      得知北山洞,源于一次岩画调查,“2012年11月我们到了呼中区,那次就知道了这个山洞,当时因为河水太深,最终没有去成。”赵评春说。

      2013年3月,考古队再次去到呼中区一带工作,惦念着北山洞的赵评春又一次想进去考察,这次阻挡他过去的则是深深的积雪。2013年9月,在漠河清理发掘工作完成后,回程途中,赵评春再次路过呼中区,“这次运气好,一个当地的司机带着我们从北坡上绕过去的。”下车后,赵评春和两个同伴又从林子里走了半个小时来到了北山洞的洞口。

      “当时洞口被一座坟堆封住了,但是我在洞口两侧的岩壁上发现了彩绘岩画的痕迹。虽然原貌已无法辨识,但是从勾勒的线条看,犹如孩童做的画,我就判断洞里应该有人类活动居住的遗迹。”赵评春回忆。

      这一次的发现让赵评春坚信,洞穴里一定曾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返回哈尔滨后,赵评春将考察北山洞列入了今年的考古计划中。今年8月20日,赵评春和考古队员们再一次来到北山洞,这一次,他们才正式开始了对北山洞的抢救性清理挖掘工作。

      洞口缝隙初窥一角“驻扎”挖掘80余天

      2013年,赵评春第一次来到北山洞洞口时,除了发现岩壁上的岩画外,洞口的一处裂缝也吸引了他的注意。

      虽然洞口被坟堆挡住了,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坟堆有些许下沉,露出了十几厘米的小缝,发现了缝隙的他马上用手电照向洞里,透过手电光,赵评春第一次窥见了洞穴的一角。“光照进去后能看到黑漆漆的里面,感觉是个很深的洞。古代人那么聪明,风吹日晒下雪的时候,肯定会很好地利用这个洞穴。”就是这一次的初窥,让赵评春深信洞里应该有很深的空间,是非常值得考古发掘的地方。

      从8月21日第一次进入北山洞,到返回哈尔滨,赵评春和队友们在北山洞“驻守”了80多天。每天早上6点,考古队员们就会准时起身,8时许开始进洞工作。

      “每天都是天黑了才往回返,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发掘到新物件的时候,什么辛苦都值得了。”赵评春说。

      青玉刃获封“镇岭之宝”

      赵评春说,在北山洞洞口右侧的探方区,自上而下标记了8个文化层。说起这次发掘的“宝贝”,他认为第八层中发现的青玉刃可谓是“镇岭之宝”。

      “它是玉质的,外观类似一个小韭菜盒子,两面起刃,抓握非常方便。用它轻轻划一下玻璃,玻璃上就会出现划痕,这是非常罕见的,算得上是"镇岭之宝"了。”赵评春边说边比划着青玉刃的形状,据他推测,这应该是用来剥兽皮的“高级工具”。

      从事考古工作30余年,赵评春有着丰富的经验,2012年至今,赵评春一直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岩画考古工作。“新石器时期文化层下叠压着彩绘遗迹是这次考古工作的一个重大发现,像这样埋在文化层下的岩画,在中外考古史上都非常罕见。”

      赵评春介绍,这些彩绘很有可能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时留下的彩绘,目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已派专人来现场取样,其颜料制作工艺和岩画创作的年代都要等专业技术测定后才能确定,赵评春对此十分期待。

      岩壁最高点惊现“天然石椅”

      据赵评春介绍,北山洞的洞口类似三角形,洞内分为下、中、上三层,呈阶梯状。洞内作业时,他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很多次。由于岩壁有些陡,考古队员们每次从上层往下走都得用脚慢慢蹭着前行,用手扶着两边的岩壁。

      “我们平时都是带着手套工作,一次,我没带手套,从上面下来的时候用手扶着两边的岩壁,忽然发现岩壁摸起来非常光滑圆润,我就觉得应该是成千上万年的人类活动,上下攀爬来回抚摸致使石壁变成这样的。”赵评春说。

      随即,赵评春让队员们沿着他摸到的光滑岩壁开始寻找,看看通向哪里。最终,队员们来到了北山洞的北壁,这里也是山洞的最高点。

      “在山洞里最高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个和石壁相连的天然石椅,石椅的靠背是菱形的,和山体相连,石椅的两侧是两个光滑的扶手,是那种经过长久抚摸才能呈现出的光滑表面。石椅坐上去非常舒服,我推测这个可能是当时的最高权威者坐的位置。”赵评春至今还能记起当时大家惊诧的表情。

      与此同时,洞内的黄土也让赵评春感叹不已,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座椅更为舒服,周围铺垫了少许的黄土,但是山洞附近并没有黄土,目前已知距离山洞最近的,存在黄土的最近地点是7.5公里以外的地方,他推测洞里三层的黄土应该是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远道运进来的。

      目前,此次北山洞的挖掘工作已经结束,洞口处已用铁栅栏进行了围挡,等待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赵评春表示,呼中地区仍有一些有待考察的地方,希望还有机会再次到呼中区,发掘更多的文物遗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