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殷村千年古墓发掘完毕 出土耳杯等文物

      今年5月宣城的一处工地惊现千年古墓,一时间引发了众多的猜测,它的建造年代是东汉还是六朝时期?它真是此前人们一度怀疑的帝王墓吗?它的墓主人到底是谁?经过几个月的考古挖掘,它显露“真容”了吗?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宣州区鳌峰办事处张锦行政村殷村古墓挖掘现场,探访千年古墓神秘面纱是否已揭开。

      来到古墓发掘现场,一个个印有“考古工地非请莫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警示牌映入眼帘,进入一扇铁栅栏围成的大门,四座形制规整的墓室赫然在目,该古墓东西走向,为双前室双后室,东西墓室长11米(不含墓道),南北宽16米,墓室高度为2.8米。其基本结构分为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过道。左右前室近方形,由一拱形甬道连通,左右后室则均呈长方形。

      记者在现场获悉,墓室内部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发掘人员在墓室内发现了陶耳杯、陶盘、陶仓、陶灶、滑石片、五铢钱、鸟形陶罐、水波纹汉罐、雷纹红陶瓮等文物。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根据古墓形制和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初步鉴定,该墓为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夫妻合葬墓,是皖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砖石结构混合墓。

      站在墓室外部,我们清晰可见刻有精致乳丁星云纹的墓砖,同时我们也看到两个触目惊心的盗洞和一个被掀了顶的墓室,现在四个墓室只有一个是完整的。记者走进墓室内部,首先经过一个底部已被损坏的石门,墓室地面铺设着平整的青砖,有些低洼地面还有些许积水,光线从盗洞折射到墓室内部,环视空荡荡的墓室四周和顶部,都砌着牢固的乳钉文砖块,墓室之间设有半人高的拱形门,弯腰才可通过。在有盗洞的墓室,记者看到挖掘工作者搭建的加固墓室的铁架,防止墓室塌方。

      之前有消息称该墓可能是帝王墓,但据挖掘现场工人介绍,古墓里没有发现棺椁,也没发现墓志铭等刻有文字的石碑,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无法揭晓。从古墓的形制和大小来看,是帝王墓的可能性很小。但因该墓规模较大、形制独特、出土的一些文物对古宣城的历史、生产、风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