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发现宋代自然村落遗址 专家:宋初县城迁至白沙镇
2014-10-22 16:03:26 来源:中国江苏网 已浏览次

沟塘内发现的瓷片。

北宋越窑、定窑的瓷片。

工地上的沟塘。
昨天,绵绵秋雨之中,仪征热心市民彭毅带着记者和水利、文物专家来到了宝能广场和西边的荒地,大家放眼望去,在原来的睢庄、尤庄庄台旧址上,长满了杂草,沟塘断断续续地延伸着,在挖掘机的巨爪下,河道淤泥和泥沙都重见天日,河道里散落着许多瓷片、木桩、砖瓦、船钉、铜钱,这些瓷片都是北宋越窑、定窑的。
根据现场遗迹,文物专家孙庆飞认为,这里可能是北宋的村落聚居地。
现场探访
河道里发现了宋代遗物
站在自家的尤庄庄台前,面对着荒芜的村庄,村民老王说,这里有不少低洼地,农民都叫它大塘或老沟等,往西到东岳庙前河,往东到新城老街后的一条河,只是并没有断断续续存在,一节一节的,说明当时河道或许已荒废了。
几成了泥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彭毅在这个工地上已盯了好久,捡拾了十几麻袋的瓷片等物,看着扒开的黑泥上成排木桩和零零碎碎的瓷片,他认为这里可能是仪征最早的河道“老沟”,从唐末一直到北宋年间,甚至可能延伸到南宋,不过河道里只发现了宋代遗物,宋后元、明、清遗迹全无,他百思不得其解。
面对着已经和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彭毅说,如果不进行考古,这里历史将永远成谜。“即使不能保护,也应该把这里历史弄清楚。”
专家观点
应是宋代自然村落遗迹
仪征考古界前辈孙庆飞先生虽早已退休,但是文物保护从未离开他的视线,也从未停止保护的脚步。
在经过多天的考证后,孙庆飞认为,这里应该只是宋代村落,成排的木桩是古人建房的桩基,而不是什么码头遗迹,因为码头是有斜坡和层次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而这里木桩是平的,密度也不够,延伸性不长,只有几米。
孙庆飞说,在塘沟里出现的沙土、淤泥,这些都是泻湖平原沉积相土壤,随着江潮涨落,泥沙逐步沉积,出现了沙泥层、淤泥层和灰土层。这些塘沟应该不是河道,没有河岸斜坡、杂草交集,也没有纤夫的纤道,所有见到东西都是当年村庄居住时遗弃物体,后来由于江岸南移,村庄搬迁了。
孙庆飞先生告诉记者,仪征历史悠久,唐代时县城在胥浦,宋初时迁移到了白沙镇,距江边不远,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商业繁华。这里之所以宋瓷众多,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交通要道,从真州到扬州商旅必经之地,是商人从外地贩运而来,没有成片瓷器散落,只是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布,关键是这里只是自然村落的遗迹,不是城市大规模集中区。
【延伸阅读】
文物古迹遗存颇丰
仪征唐宋时就是名城
据了解,仪征市真州镇历史悠久,史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盛誉,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宋时即为华夏著名的工商和园林城。域内文物古迹遗存颇丰,天宁塔始建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鼓楼建于明代,为全省仅存的3座鼓楼之一;慧日泉是宋代遗下的著名井泉,苏东坡曾在此汲水写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顶端的真州镇,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南濒黄金水道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西近六朝古都南京,素有“风物淮南第一洲”的美誉。
仪征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船闸。水利专家徐炳顺告诉记者,宋雍熙初,淮南转运使乔惟岳,为方便行船和节省水源,在真扬运河第三堰创建了类似于现代船闸的二斗门,史称西河闸。据记载,闸的规模:“二斗门(上下闸首)相距五十步(约77米),覆以厦屋(闸室),设悬门(垂直启闭的闸门)积水,候潮(临江引水)平,乃泄之。建横桥(今称交通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这是世界上最早船闸的雏形,是水利科技的一大进步,比欧洲1373年荷兰运河出现的覆闸要早380余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