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考古勘探取得重大收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位于富阳市北部天目山余脉的凤凰山北麓,遗址总分布面积约16000平方米。该遗址于2008年9月发现,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富阳市文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总发掘面积为2512.5平方米。遗址南临古河道,北临白洋溪,整个遗址由一条古河道、一条东西向排水沟和两条南北向水沟组成的水网串联起来的,布局清晰明朗,主要遗迹均分布在水网附近。这些遗迹分别对应引水入坊、沤料、浆灰、蒸煮、漂洗、舂料、抄纸、焙纸、排水等工艺环节,遗址自南向北大致可分为引水沤料漂洗区、浆灰蒸煮区、舂料制浆抄纸区、焙纸区和排水区等。

      为配合富阳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保护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受富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2014年8月21日至9月19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富阳市文物馆对该工程涉及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勘探表明遗址地层堆积情况与2008年第一次发掘所见情况相同。本次勘探除了发现G2、G8、G9、F2、古河道和T7内墙基的延伸部分外,还新发现一堵火墙、三个水池、四条水沟、一个灶和一口缸,取得重大收获。

      火墙位于T17-2南部,为墙底部基础,残长330、外宽96、内宽30、残高12厘米。该墙为空心结构,应该是烘焙纸张的专门设施-火墙,保存较为完整。清理表明火墙南半部存在青砖包边现象,这无疑为研究当时的焙纸工艺提供了难得的新资料。且清理发现火墙所在的焙纸房的北壁,证明此处应为专门焙纸的工作区域,印证了第一次发掘时的推断。

      水池位于T2-1,清理出西壁、北壁和东壁一部分,长约580、宽约504、深约10厘米,保存较好。根据其所处位置及其与沤料池C4的关系,我们判断它应为沤料池,它的发现为研究整个遗址的功能布局提供了新资料,且池内暗沟属于新发现,它为研究当时的沤料工艺提供了新资料。

      综上所述,本次考古勘探为研究泗洲遗址的功能、布局提供了新资料,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造纸工艺提供了新线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