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回答质疑:云南抚仙湖水下存在人类遗址

      记者从2014抚仙湖水下遗址科学考察成果通报会获悉,经过为期20天的科学考察,已寻找、发现和追回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化构件42处,包括人工雕琢的太阳月亮、男女性器官、奇偶数字和阴阳三角形图像等,进一步证明了抚仙湖水下存在人类遗址。

      据了解,作为云南省文化事业项目,此次科学考察活动从9月26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共寻找、发现和追回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化构件42处,其中新发现28处,通过公安部门从群众家中追回流失的10件,寻找到2006年水下探秘发现的4件。

      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副会长、2014抚仙湖水下遗址科考项目执行人黄懿陆介绍,抚仙湖水下遗址是一个文献上没有记载的人工遗址,靠近抚仙湖东面距离岸边191米,是依坡顺势延岩石掺进石质材料人工堆砌的塔形结构建筑。

      抚仙湖水下有古城的消息曾在2001年传遍四方,但因缺乏对水下建筑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有说服力的事实和证据,遭到不少群众和学术界的怀疑。“此次科考发现了许多新的证据,新发现的有疑似‘祭典议事主座位’‘祭典石案’和类似‘通天神树’图像,有数字组合形成的易经卦象。”黄懿陆说。

      “抚仙湖水下人工痕迹比较明显,但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有限,对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年代、性质、文化内涵等方面学术界看法不一,有比较大的争议,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加深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剑华说。

      据介绍,抚仙湖水下遗址是一个2.4平方千米的建筑群落,包括30座石质建筑。目前学术界只是考察了其中的两座,尚有28座存在着无限秘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