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现秦汉古墓群 揭秘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一片墓群的意外出现,让原本就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批文物的重现天日,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集结一睹真容为快;一堆猜测的纷至沓来,无疑再次为古城加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究竟这里生活过什么样的人?曾经的这里是个什么样?这些文物有哪些价值?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究竟古城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古墓发掘现场

      川内迄今发掘的最重要墓群之一

      六月的昭化古城没有想象中那种让人窒息的天气,扑面的河风掺合着泥土的芬芳,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脚步。

      在新游客中心右上角的台阶地上裸露在外的是一片墓地,各个探方前后延伸,左右“一字”排开。有的是只剩下土坑,有的是画像砖砌成的墓室,有的是成堆摆放的青铜器皿,有的是已编号待取的陶罐。

      “大坪子墓地因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城关村一组大坪子而得名,”负责本次考古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万靖告诉记者。墓地处于嘉陵江西岸,紧挨昭化古城北门。

      “此次考古发掘,我们主要采用了布方与整体揭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截至目前,已发现墓葬79座,完成清理70座,清理出随葬品1100余件(套),以陶器、青铜器居多,同时该墓地也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迄今发掘的秦汉时期最为重要的墓群之一。”广元市昭化区副区长马丽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中原文化入川的起始地

      据史料记载,昭化古称“葭萌”。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大多数墓葬已经清理完毕,但清理期间所拍摄的各种照片仍能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

      “在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前,蜀国一直保持着独有的文化元素,从广元宝轮院和重庆等地发掘的船棺葬可以看出,这种埋葬习俗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信立祥教授在考察大坪子墓地发掘现场后说。“但从此次的考古发掘来看,大坪子墓地内分布着较多的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墓葬,以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晚期土坑墓为主,而其中年代相对偏早的部分土坑墓的葬式多为屈肢葬,西首葬,这是秦人墓葬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赵化成教授介绍说。从土坑墓中出土的器物来看,都是一些包括釜、壶、罐等在内的日用生活陶器,十分简陋。“这正好印证了史书上所说的秦灭巴蜀以后,采取怀柔政策,对当地蜀人仍然封王,但是又另外派秦人的官僚来统治这个地方,然后大量移民。”赵化成由此断定,这批早期的墓葬是最早移民秦人的墓葬,完全保留延续了中原血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