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三晋千年文化 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之虞弘墓

在著名的娄睿墓发现地太原市南郊王郭村,1999年7月又诞生了一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虞弘墓。

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墓内出土的汉白玉石椁、彩绘浮雕和石雕乐佣,以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一经出土,即震惊中外。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竟然出现了难以释读的西来艺术,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这座沉睡了一千四百年的墓葬,犹如一座大型的宝库,散发出浓浓的异域风情,华丽而神秘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山西太原,一个地处华夏腹地的古城,何以出现这样的异域文化?

汉白玉石椁———比皇族还豪华的棺木里面躺着何人?

1999年7月13日,由山西省考古所、太原市考古所、晋源区文物旅游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驻挖掘现场。古墓发掘过程中,接二连三的惊喜让考古队员兴奋不已。首先,他们发现那个汉白玉石制屋顶采用了歇山顶的形式。太原市考古所所长李非介绍:“歇山顶在一组建筑群里,皇亲贵族、宗教祭祀建筑群里,它是仅次于庑殿顶的一种形式。”在太原地区,这样的墓葬很少见。墓主人采用歇山顶,说明他的身份一定不寻常。从以往的考古成果来看,同时代的墓葬中,歇山顶的墓椁仅出现于皇室成员的墓葬,并且使用的都是当地较普通的石材。然而,这座石椁竟然采用了上等的汉白玉,而这种石材产自河北沧州。是什么人值得从数百里外运回这十几吨重的石料为其制作如此高规格的石椁呢?

椁门两侧的汉白玉石壁上,两个谁都想不到的浮雕,一下子惊住了在场的所有人。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整个石椁的外壁布满了精美的浮雕装饰,浮雕画面饰有彩绘并且局部描金,使得整个石椁金碧辉煌,色彩斑斓。

再细看,这些人物形象,绝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考古挖掘时常见的样子。他们高鼻深目,发型奇特。椁门右侧的浮雕、牵马图和椁门左侧的浮雕、奉果图。图中的形象充满了中亚和西亚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情。

墓主虞弘———疑为具有欧罗巴血统的粟特人

虞弘墓出土浮雕壁画共54幅,所绘内容多是宴饮、歌舞、骑射和狩猎。在虞弘夫妇晏饮图中,帐前有一个胡人正在表演舞蹈,那是有名的“胡腾舞”。与胡旋舞一样,胡腾舞起源于粟特;不同的是,胡腾舞的舞者多是男子。他们只能在小圆毯上纵横腾挪,不能离席。虞弘墓石刻的射猎图像,场面也很紧张激烈,有明显的波斯风格。

虞弘墓浮雕中,还有一些是我们很少见过的场面和艺术特色。浮雕中狩猎者的弓上都没有箭,即使弓弦扯紧,引弦待发,也不见箭,却总能使人感到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氛。这些表现手法,迄今所见甚少。而这些牛狮搏斗,犬狮搏斗,甚至还有骆驼与狮子互相撕咬的场面,即使在中亚西亚或者波斯的艺术品中也是罕见的,其本身也似乎是超越日常生活的场景。特别是狗在虞弘墓浮雕中,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虞弘墓壁画中,许多人物都被刻上了头光。

石椁正面描绘的是男女主人在帐中欢宴,欣赏歌舞的场面。画面中的男性舞者脚踏圆形小地毯,飞快旋转,衣带飘飞。这让人联想到唐代末年犯上作乱的安禄山,他正是靠着这种名为“胡旋舞”的异域舞蹈表演,赢得了当时集天下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的赞赏,从而平步青云,贪念与权势并长。于是,我们记起了安禄山所属的特殊民族———粟特。

粟特人,是人类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未建立过自己统一的国家,他们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在经商途中许多粟特人逐渐在经商地定居,形成一个个移民聚落。难道墓中的虞弘正是这样一个来中原经商的粟特人?通过对墓主人夫妇骨骼及牙齿的DNA序列的科学测定,证实了他们确实是具有欧罗巴血统的中亚地区居民。

尸骨散乱———墓穴主人是被天葬,还是盗墓所致?奇怪的“鱼国”到底在哪里?

石椁画面上有二人恭敬地围着火坛的情景,这让我们不禁想起曾盛行于中亚的拜火教。拜火教因为以礼拜圣火为最重要的仪式而得名。而且拜火教的殡葬仪式,和我国西藏的天葬在形式上类似。拜火教徒将尸体放入山顶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让丌鹰和其他食肉的猛禽吃完尸肉,再将遗骨收集在一起。难道这就是墓葬中墓主人夫妇的尸骨散乱放置的理由吗?遗憾的是,墓葬屡经盗掘,我们已无法去定论这究竟是特殊的丧葬习俗还是盗墓者的人为破坏了。

同时,虞弘的家乡鱼国吸引了历史学者的注意。墓志提供给我们关于鱼国的信息,最重要的有两个:虞弘是鱼国尉纥磷城人;虞弘的祖先曾经“弈业繁昌,派支西域”。埋藏于石椁底部的墓志告诉我们,墓主人叫虞弘,鱼国人。自13岁起,任柔然高官。曾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出使北齐时被留任。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北周时曾任“检校萨保府”一职。萨保府是当时一个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的机构。

然而,翻阅中外史料,学者们竟然没能找到关于“鱼国”的任何记载。更为令人不解的是,在石刻墓志中所有出现“鱼国”的地方,“鱼”字都有明显的被修改过的痕迹。虞弘墓志上,这两个被改过的“鱼”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虞弘的姓氏是他的本姓呢,还是与历史上著名的中亚粟特人一样,将自己国家名称的汉字谐音,变成自己的姓氏呢?

客死之谜———粟特商人成群结队来到太原

另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鱼国人虞弘本身的复杂经历。从北齐、北周,到隋,历经三个中原王朝,这个虞弘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拥有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的虞弘,最后选择太原作为归宿之所,那么,那时的太原对于这个传奇人物来说,又具有怎样的吸引力呢?

太原古称晋阳或并州。这里向西与灵州,就是现在的灵武相通;向南可达长安和洛阳;向北通漠北突厥;而向东则可到达河北道重镇恒州和幽州。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太原成了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北朝以来,西域文化、特别是西亚和中亚的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

巧合的是,2000年5月,一个和虞弘墓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古墓在西安被发现。安伽墓出土了一方完好的墓志,上面写着墓主人安伽是姑臧昌松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人。安是九大粟特城邦国家之一安国人进入中原后的姓氏;而武威是粟特人在中原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这说明安伽就是粟特人。

巧合的是,粟特人安伽也曾任陕西同州萨保。公元579年,也就是虞弘被任命为太原等三个地区的检校萨保府时,安伽死于陕西家中。14年后,虞弘也在太原过世。1999年、2000年,中国先后出土了两个西域胡人的墓葬,困扰学者们多年的丝路文物遗存的问题一下子有了具体的实证。

在一切没有定论之前,就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外国人,他曾在1400多年前不远万里来到中土,统率成群结队的粟特商人,驻足山西,最终长眠于黄土地。他的一生为我们揭开的是一段隋唐盛世之前晋阳古城商业繁荣、物华天宝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