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一工地发现战国时期中型古墓6人陪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墓挖掘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坑南侧残留的战车遗迹,车辕和衡饰清晰可见。

      “发现古墓了,1个主墓,6个陪葬的小墓,还挖出了战车。”近日,在山东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隽山村,村民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就是村里一在建厂房工地发现一中型古墓。目前,该墓被确定为战国时期的古墓,挖掘工作已接近尾声。

      昨天(9月22日)中午,在山东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隽山村一工地是发现一座古墓。记者随后赶到现场,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古墓旁,古墓周围已经围上了警戒线。为防止雨天雨水倒灌,在墓地旁边还挖了一条排水沟。

      据现场文物考古部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经过1个多月的挖掘,古墓基本挖掘完毕,挖掘出来1个主墓室,周围是6个陪葬的小墓室。在主墓室的正南边,还有一架战车的痕迹,由于战车是木制的,在挖掘过程中已经变成了灰。古墓东西长7.75米,南北长9.1米,墓穴周围非常平整。在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主墓室和旁边的2个小墓室已经被盗过。从目前墓里挖掘出来的一些陶器、玉器以及战车来看,可以初步认定这是一处战国时期的中型墓。考古人员介绍,此墓室构造十分讲究,墓室内的陶罐也非常精美。在古代,有身份的人才有钱建这样的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文物法规,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开工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文物部门报备。只有在前期的勘探、发掘等考古程序结束之后,才能开工建设。这个厂子在动工之前,文物部门来勘测时发现有古墓的迹象,随后展开抢救性考古挖掘。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人殉葬流行于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十分盛行,但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人殉葬现象十分罕见,战国时期几乎绝迹。此次挖掘中发现6名殉葬人,墓葬中出现当时几乎绝迹的人殉葬现象,足见墓主人势力之大。

      据考古人员介绍,目前,挖掘出来的所有物品都已经统一管理,下一步将统一进行清点,古墓的主人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