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山出土织机入选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从中国丝绸博物馆官方网站获悉,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汉代提花技术复原研究与展示———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为例”正式立项。中国丝绸博物馆方面称,2012年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规模空前,年代久远,为中国纺织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古代纺织科技史的重要空白,对于古代中国提花织机和提花织造技术的发明时间与发展脉络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资料介绍,指南针计划是以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工作对象,开展农业、水利、交通、营造、纺织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探明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蕴含的价值、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有利于明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归属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得到复兴与振兴。

      该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丝绸博物馆方面称,项目将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台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为研究对象,对之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测绘,全面研究和探索中国古代提花织机类型与提花原理,复制织造工具,复原生产技术、研究核心在于提花技术,探索其起源与演变过程。

      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出土于2012年夏。当时为了配合地铁3号线建设,施工人员在迁改一处管线时,发现了文物。在2012年7月到2013年夏季期间,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4座西汉时期的土坑木椁墓。而作为世界最早提花机模型的4部西汉时期织机模型、920余支竹简组成的10部医书和一尊人体经穴漆人像,以及50余片木牍,大量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都是从这4座汉墓中出土的。在其中一部织机模型上还残留有西汉时期的织物纤维和红色染料。

      就成都市民最为关心的“织机复原进度如何”和“什么时候能与公众见面?”这两个问题,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工作人员称,目前已完成了对织机模型的初步测绘,此后还将进行精细测绘。目前谈织机复原还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