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称中国人的祖先未必完全来自非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日宣布,研究人员对北京田园洞人骨骼化石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的祖先未必完全来自非洲。

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尚虹、同号文等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特林考斯教授最近完成了对田园洞人类化石的研究

这批人类化石的地质年代为4.2万年到3.85万年前,这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所测出的最早的现代型人类遗骸。专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田园洞人的特征,绝大多数与现代型人类一致,然而有少数特征与晚期古老型人类接近。这表明现代型人类“走出非洲”并非像通常想像的那么简单。

“走出非洲”理论认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型人类大约于15万年前出现在东非,随后向世界各地迁移,随后完全取代了当地的古老型人类。

中科院院士、古脊椎所研究员吴新智介绍,田园洞人下颌骨上前后齿比例居于现代型人类与欧洲著名的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这一比例的重叠范围之内,而田园洞人指节骨、腕骨和胫骨的一些特征也与更接近尼安德特人。“这说明田园洞人的基因并不完全来自非洲现代型人类,部分基因可能来自于尼安德特人,”吴新智说,“这也证明非洲现代型人并未取代中国古老型人。”

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田园洞人的化石指示其存在来自尼安德特人、近东现代型人类和南方现代型人类的基因流。田园洞人的骨骼化石提供的许多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对重建东亚地区古老型人类向现代型人类的转化过程是有用的。

据悉,4月3日出版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将刊发这一研究成果。

田园洞位于周口店遗址区西南6公里处,田园洞地点和许多化石最初是于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其承包的林场内发现的。2003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立项并由同号文博士带队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田园洞项目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