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工地现场挖出东汉崖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洞穴内发现的人形陶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位于坡地高处的洞穴已被警戒线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洞穴入口

      8月15日,位于宜宾高庄桥附近的成贵高铁施工现场,发现了四个疑似古墓的洞穴,施工人员在其中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个人形陶俑。经宜宾市文管所初步判断,洞穴系东汉晚期的崖墓,距今已 1800 余年。目前,警方已对洞穴采取了24小时保护措施,等待省级文物部门到现场清理挖掘。

      挖出洞穴和陶俑

      在位于高庄桥小学背后的成贵高铁金沙江引桥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位于坡地较高地势的四个洞穴。四个洞穴中有两个洞穴较大,入口处均有明显的门形石沿,其中一个洞穴有2米余宽,深近4米;另一个洞穴由于泥土的遮盖无法完整观察,但仍可看出深近7米。

      施工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洞穴和里面的人形陶俑由施工人员于15日发现。“当天上午施工的时候,挖掘机挖到了现在洞穴所在的位置,随后很多水突然从泥土缝隙中漫了出来,当时我们以为挖到了水管,继续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前面是一个洞穴。下午的时候,有施工人员进洞穴看了看,就发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人形陶俑。”初步判断

      为东汉晚期“崖墓”

      在西郊派出所,记者看到了被发现的人形陶俑。陶俑高20厘米左右,人物两袖互叠在胸前,脸部没有明确线条,但面部表情却一目了然。施工单位挖出的人形陶俑曾一度丢失,据西郊派出所民警介绍,17日下午5点左右,警方接到了施工单位挖出疑似古墓的消息,随后赶到现场对洞穴进行勘察分析,但没有发现陶俑的踪迹。经过仔细清查后,最终在一名项目工人手中找回了丢失的陶俑。

      据宜宾市文管所负责人黄乐生介绍,通过市文物部门的初步判断,四个洞穴均为东汉晚期的“崖墓”,但具体情况要待次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做出最终结论。据了解,东汉晚期的崖墓至今已有1800余年,崖墓的特点就是利用山崖开凿墓室,是一种较具地方特点的墓葬方式,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之后的约五百年间,四川的崖墓非常流行,在整个中国最具有代表性。

      目前,警方已采取措施对现场进行24小时保护,施工单位也停止施工,等待省级文物部门对洞穴进行最终的挖掘清理工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