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碎陶片可能改写东阳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东阳市巍山高中语文老师华柯在老家漫步,偶然发现村后新造公路边,有些零碎的陶片不同寻常,这些陶片中间黑炭,两边红色泥巴。难道这是“夹炭红衣陶片”?这引起了华老师极大的兴趣。

 

      2001年至2006年间,考古人员在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了夹炭红衣陶片,里面有稻谷的痕迹,在国内考古界引起轰动,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迹之一,将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很多年。

 

      华老师曾经去过浦江参观上山遗址,对此有些了解,如果自己发现的也是夹炭红衣陶片,其考古意义不同寻常,他随即向东阳市文物部门汇报并向记者打来电话。

 

      新修马路边惊现陶片

 

      文物专家称将前往取样

 

      记者立即赶到现场,华老师的家在东阳江北街道华店社区,地处东阳市政府边上,地势平坦,属于金衢盆地北江盆地,视野宽广。

 

      东阳江北市区有一条大道,叫广福路。正是这条路东延,到了华店社区。

 

      华老师发现陶片的地方正是这片盆地中央区域的一块小山坡,50米外,一条叫蟠溪的小溪蜿蜒而过。

 

      去过浦江万年上山遗址的华柯老师,压抑不住内心的欣喜, “地形地貌简直和浦江如出一辙,而且这个陶片应该比浦江更古老些。”他告诉记者。

 

      不过,事情到底是不是像华老师想的这样,还需要专家的鉴定。

 

      东阳市博物馆副馆长金锵获知情况后,随即前往现场取样。

 

      他告诉记者,适当时候将交给省考古专家鉴定,由于展开考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个事情,我们相当认真。具体情况,有待上级部门确定后,才能展开。”

 

      浙江省考古专家:

 

      跟上山文化“八九不离十”

 

      记者将这些碎片拿给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徐卫,他看了非常诧异,马上叫来几位年轻的同事,要求他们认真查看。

 

      “这样的碎片,非常难得见到。基本可以确定,这是夹炭陶片。是否红衣陶片,需要更多的碎片,才能认定。”徐卫说,这是他从事考古30来年,除了浦江上山文化遗址,第一次见到夹炭陶片。

 

      他的另外几个同事提出,部分陶片已经具备红衣陶片的迹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老师,曾经数年投入上山文化遗址发掘,他看了记者发给他的照片后说,“陶片太小,看不出器形,但可以确定和上山文化遗址,基本是同一个时期。”至于谁早谁后,需要考古发掘以后才能判断。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蒋乐平表示,他将尽快来东阳现场查看,“我们本来准备在义乌夏演发掘相关的一些遗址,现在东阳的发现,填补了一些空白。”

 

      “从你们发上来的图片看,陶片上稻壳的痕迹还是相当明显的。”蒋乐平说,上山遗址的稻壳痕迹,使得中国水稻种植的历史往前面推进了很多年,但东阳的稻壳是否早于浦江,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相关链接

 

      浦江上山遗址的考古意义

 

      浦江上山遗址,被考古界公认为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这引起考古界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是长江下游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对研究稻作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是负责上山遗址发掘的领队,他在此前的一个学术报告中介绍说,对一组2001年发掘标本的碳14测定的结果是,上山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1400年至8400年。说句通俗的话,一万年前,浦江上山人就吃上了白米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