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陵墓主为唐德宗李适 曾出土蕃酋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崇陵位于陕西泾阳县蒋路乡东硷村东北,嵯峨山东段南麓.墓道口海拔767—797米。墓主为唐德宗李适。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泾阳县蒋路乡东硷村东北,嵯峨山东段南麓.墓道口海拔767—797米.墓主为唐德宗李适。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陵依山凿陵,陵周筑城垣。陵区占地424万平方米。南北城垣走向平直,东西城垣依山势修砌,走向曲折。整个陵城略呈方形,南城垣基宽6米,其余宽3.5米。陵城设四门。今门左右侧各有一土阙,北门两上阙相距91米,其余各门土阙相距50米左右。陵城四角亦各有一土阙。陵内有祭坛和石刻多件。

 

      地理地形

 

      唐代帝王陵墓,都是依山为陵,又有定制的城垣及地面石刻文物。虽然德宗时国势渐衰,但陵园建制依然宏伟壮观。

 

      位置、面积陵墓位于嗟峨山南麓,居高临下。陵寝处于几条山脉交汇处,恰似一枝九瓣莲花的中央,谓之“莲花穴”。城垣基本依山势构筑,平面布局近似梯形,方向北偏西5度。南城基全长2850,宽6米;北城基1300、东城基1870、西城基2220米,三面城基均宽3.5米。墙属于夯筑,夯层厚。8~13厘米。内城平面面积约为4,2433,375平方米凋长近9公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崇陵出土的蕃酋像

 

      因为有石雕,特别是有高大无比的石马,所以当地人又叫这里为石马巷。石狮是古代陵墓中不可缺少的动物形象。唐崇陵也不例外,一对石狮守在朱雀门外,傲视苍穹,神圣而不可侵犯。唐陵石雕显然是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释迦牟尼自称是“人中狮子”,文殊普萨也骑着狮子,这使当时不甚了解狮子的中国人认为狮子是最凶猛最神圣的动物。后来这种观念被引入凡间圣地,做成陵墓石雕以加强仪卫。

 

      马在唐代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劳役和战争的工具,生前为主人享用,死后主人依旧离不开它。唐崇陵的石马有些神秘,即每天早晨,眼睛里流出红颜色的水,当地人叫流血,并附以种种神奇的传说,认为此马有灵性,千年不死。

 

      相关传说

 

      滴血石马

 

      关于石马泣血,有的说是千里马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哭泣,有的说是因为同伴被破坏为人类的无知而哭泣。还有一则传说是马被德宗的亲情所感动而哭泣。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德宗的生母叫沈氏,原住在洛阳宫中,安史之乱中下落不明。德宗继位后,遥尊沈氏为太后,并派人四处寻访。不久,有一位老妇人陈述自己就是太后,德宗忙派出旧日服侍的宦官宫女去识别。女官李真一以前曾长期陪伴沈氏,知道沈氏早年左手指受伤。她见老妇人同沈氏长得一模一样,年龄也一致,左指受伤,就认定是沈氏,迎入宫中,报告德宗。德宗大喜,奉她为太后,不料几天后,高力士养子高承悦密奏德宗,说老妇人并非沈太后,而是他的姐姐,为了怕事情败露后连累自己,所以上奏以避祸。德宗忙命高力士养孙樊景超再去识别,果然是他的姑妈,老妇人这才惊恐认罪。原来,她年轻时常在宫中与沈氏在一起,相貌酷似,年龄一样,左手指因剖瓜时不小心也受过伤。因见皇上如此急切找母,为贪图荣华富贵,才演出了一场冒名顶替的丑剧。樊景超如实奏报,请求加罪于老妇人,德宗答说:“我宁愿受一百次骗,仍希望有一次是真的,以了结心愿,如果惩办了这老妇人,

 

      此后就没有人来报告太后下落了。”当即下令释放了老妇人,没有加罪,但真正的沈太后始终未能找到。公元805年正月,太子李诵突然中风口哑,德宗因悲伤过度,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会宁殿。历代皇宫里,杀兄欺母的悲剧屡见不鲜,唯德宗有如此亲情,实难可贵。马亦有情,因而感动得哭泣。传说归传说,当然流出的不是血,也不是泪,很可能是某种矿物质受潮之后产生的。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