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人物马文才陪葬 梁祝化蝶新密遗迹三大特点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新密市民协在日前进行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采风活动中,意外地在该市大隗镇桃园村发现了一处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墓,成为我省继汝南县之后发现的第二处梁祝文化遗迹。

梁祝化蝶处马文才陪葬

新密市的梁祝墓位于大隗镇桃园村的一片麦田之中,这里南临洧水,西临杨河,风景优美。墓冢高约3米,周长20多米,冢顶部中间凹陷,杂草野树丛生,很是凄凉。据当地群众介绍,梁祝墓原来高大得多,解放后冢子周围群众种地不断挖土,成了现在这个样子。70岁的桃园村村民陈爱芳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祝英台在此殉情的故事:传说当年祝公远逼女儿英台嫁给密县县令之子马文才,那时县城就在大隗镇。现在坟上凹陷处就是当年的裂缝。

群众还给记者指认了梁祝故事中的反面人物马文才的墓葬。马文才墓位于梁祝墓北部100多米处,俗称马家坟。由于马文才破坏梁祝姻缘不得人心,其墓葬的坟头很早就被当地群众平掉了,现在墓葬处向下塌陷成了一个坑。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还找到了梁祝当年同窗三载的学堂,十八里相送的“草亭”和栏桥遗迹,凡梁祝故事中涉及的地、名、物,这里几乎都有。说是学堂,其实是当地常见的土窑洞,是在夷山下的三孔土窖洞。

新密梁祝遗迹有三大特点

新密的梁祝文化之所以在当地流传久远却鲜为外界所知,该市民协副主席张怀洲认为,村民们长年累月生活在当地浓郁的梁祝文化氛围中,都把梁祝当成本地人,因为太平常了,所以都没有当回事。

省文联著名作家、民俗学家李铁城先生曾经对全国各地的梁祝文化遗址进行过考察研究,他认为,全国各地的梁祝文化遗迹共有18处之多,新密梁祝文化有三个独特之处,在全国梁祝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这里的梁祝墓两边高中间低,正合坟墓裂开英台殉情的情节,在全国梁祝墓中是独有的。第二是梁祝故事中除梁祝二人之外的第三号人物马文才,在新密也有墓葬,这在全国是唯一的。第三是杨河上有栏桥,“栏桥相会”是梁祝后续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其他地方都没有遗址,只有新密有栏桥。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