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发掘一批汉代墓葬 首例陶罐盛置汉代酒出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配合烟台开发区工程建设,2013年3至7月,烟台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工程占地部分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历时4个多月,清理汉代墓葬77座,多为中小型墓葬,出土随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器型为陶罐、陶壶等,少量的铁器、铜器,铜器为铜镜,铁器为铁剑等。根据墓葬形制特点及出土遗物,时代可以确定为汉代,现将发掘情况汇报如下:

 

  三十里堡位于烟台开发区古现办事处南约5里处的黄海海滨的丘陵地带,北距海岸约2公里。此次发掘位于该村的南侧,根据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墓、砖室墓和瓦棺墓三种类型。

 

  土坑墓

 

  本次发掘共清理土坑墓71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约2~4米,宽约1.5~3米,最深的墓葬深度达到4米。墓向为东西向、南北向。墓葬以夫妻并穴合葬多见。土坑墓上原多见封土,由于后期破坏,封土现不见。墓葬填土为黄褐色回填土,个别填鹅卵石,多夯打,较坚硬,一般为圆夯;多为熟土二层台,少量的生土二层台;个别墓葬有头龛、壁龛;葬具为单棺、单棺单椁、单椁双棺等;葬式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个别为曲肢葬;随葬品多为陶器,器型有陶罐、陶壶、熏炉等,少量的铜镜、铁削等。此外,少量的墓葬存在打破关系。

 

  M4位于发掘区的东部,南邻M5,为夫妻并穴合葬墓。M4开口于耕土层下,耕土层厚20厘米。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115°。墓室长370厘米,宽240厘米,深300厘米。墓壁较直。墓内填土上半部为灰褐色五花土,下半部为大量鹅卵石。清理至墓口80厘米深时,填土有明显的夯打痕迹,夯窝直径约10厘米。清理至距墓口150厘米时,填土变为大量的鹅卵石。鹅卵石形成的二层台宽40厘米,高70厘米。葬具已朽,根据朽痕分析为单棺单椁。棺长250厘米,宽80厘米;椁长约250厘米,宽150厘米。人骨已朽,根据痕迹判断为单人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朝东。随葬陶器放置于墓室北部的棺外椁内,共7件,多为灰陶。器型为罐、壶等。

 

  M12位于发掘区的东南部,位于此次发掘墓葬最东南的位置,西邻M1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33°。墓圹长240厘米,宽114厘米,深190厘米,壁龛位于北壁,高90厘米,宽110厘米,深20厘米。墓葬为黄褐色砂质粘土,内含较多的酥石小块,较为疏松,个别部分坚硬,似经夯打。葬具已朽,根据朽痕分析为单棺,南北长195厘米,东西宽65厘米。人骨已朽,根据朽痕分析判断为单人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向北。在墓室北端壁龛内,随葬4件盘口罐,上下叠压两层。在墓室底面西南角发现一团红色漆痕,可能原有一镜盒,在漆层的下面,出土一残铜镜。铜镜黑漆色,很薄,已残。在墓底中部偏西,铜镜的北面,出土一长形圆棍状铁器,断成数节。

 

  M24位于发掘区的南部,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长275厘米,东西长280厘米,深250厘米。四壁较规整,墓底平整,有熟土二层台,台高30厘米。墓内填土为黄褐色粘土,夹杂较多的酥石碎块。葬具已朽,根据朽痕,为单椁双棺。椁长250厘米,宽220厘米。椁内有南、北二棺。北面棺长190厘米,宽40厘米。南面棺长190厘米,宽60厘米。人骨已朽,根据朽痕分析,南北两棺内均为单人,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向向东。随葬品放置于椁内两棺之间,为陶罐,均已残,该墓为夫妻同穴合葬墓。

 

  砖室墓

 

  本次发掘清理砖室墓仅2座,墓葬形制为单室,一种墓葬平面略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砖、墓门和墓室等组成。墓道为土质,墓室为先挖土圹,后单砖错缝平铺砌筑墓室的四壁,墓顶情况不清楚。根据以往发掘分析,应为穹窿顶;一种墓葬为长方形砖室墓,墓顶已破坏。

 

  M29是本次发掘区的最南一座墓葬。单室砖室墓,平面略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向205°。填土为灰褐色,土质细致,含有小量的砾石颗粒,夹杂杂乱的砖块,应是墓顶塌陷。该墓先挖土圹,后紧贴土圹砌筑墓室四壁,土圹东西长580厘米,宽300厘米。墓的东、南、北三壁略外弧,墓的西壁较直。当墓壁砌到一定高度后,开始逐渐内收起券,顶部被破坏。砖室东西长320厘米,宽276厘米,残深120厘米。墓底由素面砖呈“人”字形铺砌而成。墓门位于西壁,两侧立柱由单砖自上而下平垛而成,砖为菱形花纹砖,西头内弧,立柱上有劵,劵已残。封门,底部为单砖顺砌,再错缝平铺九层砖封堵墓门,上部已残。墓道在砖室西侧,土质,残长230厘米,东头宽80厘米,西头宽为100厘米,由西向东由浅至深,为斜坡状,规整平滑。墓葬用砖可分为菱形花纹砖和素面砖:菱形花纹砖规格为30×14×7厘米;素面砖规格为30×14×7厘米。由于后期破坏,肢骨已零乱,发现两个头骨,应为双人,葬式不清,葬具已朽,应为双棺,早年墓葬进水漂移,具体位置不清。随葬品仅发现铜镜2枚,铜扣3枚,五铢钱10多枚。

 

  M60,位于发掘区东北角的台地上。为长方形砖室墓,墓门向北,墓向125°。砖室墓的施工方法为先挖土圹,再平铺墓底,后砌四壁,砖室与土圹之间用土和小碎砖块填堵。土圹长310厘米,宽140厘米。砖室东西长280厘米,南北宽130厘米,残深65厘米。墓门在北壁,已残破,长宽不明,现只存西侧3层砖。砖室的南、北、西壁较直,东壁稍外弧。东壁现存9层砖,西壁、南壁现存8层砖,北壁现存6层砖,四壁均为单砖错缝平砌。墓底用砖铺地,为单砖平行错缝平铺。墓葬用砖为子母口菱形花纹砖,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葬具已朽,根据灰痕判断为单棺。人骨已朽,仅存下肢骨,单人,头向向东。由于后期破坏,在墓底靠墓门处发现一件残破陶罐。在墓室东部发现10余枚残破铜钱。

 

  瓦棺葬

 

  本次发掘仅发现4座,棺由圆柱状瓦和折腹盆组合而成,根据朽痕分析,可能是婴儿墓。

 

  M47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为瓦棺葬,墓向35°。长方形土圹,南北长100厘米,东西宽76厘米,深52厘米。葬具为陶器。瓦棺长90厘米,由筒瓦与折腹盆组成,二者均为灰陶。筒瓦长70厘米,直径50厘米,外壁饰有瓦棱纹与细绳纹。盆高约25厘米,口径约53厘米,素面灰陶。由于腐烂严重,墓主人骨骼不清。

 

  此次考古发掘,对了解本地区古代历史及其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M73,在其中的一件随葬的陶罐内发现有水样的液体,经采样送检,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烟台)对水样液体的检测结果如下:甲醇:9mg/L、乙醇:34mg/L、乙酸乙酯:52mg/L。检测报告确认随葬陶罐内的水样液体为酒,属于清香型,但乙醇含量非常低。这是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首例用陶罐盛置的汉代酒,虽然酒精含量很低,但为研究中国古代的酿酒技术与酒文化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实物证据,这一发现对研究我国尤其是山东地区的酿酒技术很有意义。本次发掘也是近几年本地区发现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墓葬排列有序,聚族而葬,为研究本地区汉代墓葬形制特点、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 闫 勇 侯建业 江 泓)

 

  (原标题:山东:烟台发掘一批汉代墓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