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翼龙考古新发现 哈密有望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科考队队长汪筱林接受专访
6月6日,哈密翼龙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发布会新疆哈密地区博物馆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哈密科考队通过近十年考察得出的有关哈密翼龙的此项发现,引起国际业界瞩目。
为此,天山网记者特别专访了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科考队队长汪筱林。
三大首次世界级翼龙考古研究发现 引业界关注
据了解,在当天发布的哈密翼龙考古成果中,有三项成果为首次世界级翼龙考古研究的重大发现。
汪筱林介绍,在哈密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白垩纪翼龙化石分布区,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处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
汪筱林说,迄今为止除了这次发现的5枚三维保存的哈密翼龙蛋外,已知仅有4枚二维压扁的翼龙蛋化石的报道,其中三枚来自中国辽西地区,一枚来自阿根廷。
另外,此次对翼龙形态发育的特征的发现成果也是世界翼龙研究的首次。哈密翼龙最明显的个体发育差异表现在上、下颌的前部,即随着个体发育从幼年到成年,上、下颌前部逐渐出现明显的侧向膨大。哈密翼龙头骨发育的大小、形状和厚薄的不同头饰也是鉴别雌、雄个体的标志。
哈密翼龙发现对未来研究带来重要考证依据
据汪筱林介绍,此次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5枚三维保存的哈密翼龙蛋化石,可以说是世界翼龙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国际古生物学界对这一发现和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对5枚翼龙蛋宏观形态、蛋壳显微结构和元素组成等方面的研究,与现生爬行动物的蛋进行对比后,发现哈密翼龙蛋的宏观形态、蛋壳结构与现生爬行动物如蛇类的某些“软壳蛋”非常相似,蛋壳具有双层结构,即外层是一层薄的钙质硬壳,内层为较厚的革质状软质壳膜,壳膜厚度可达钙质硬壳厚度的三倍。
由于软的壳膜厚度大的原因,蛋化石都保存完整仅表现为明显的挤压变形,在同一枚蛋壳上可同时观察到塑性变形和脆性破裂,它们与现生的一些蛇类如锦蛇的蛋非常相似,而之前发现的4枚翼龙蛋都没有观察到这一完整的蛋壳结构。
汪筱林说,这项研究发现为羊膜卵壳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更多的化石证据,填补了翼龙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研究上的空白。
另外,哈密翼龙化石的数量巨大、属种单一等特性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从哈密翼龙每一块分散保存的头后骨骼和没有被搬运破坏的痕迹可推断出,翼龙在距今一亿多年前,由于湖泊中的突发性大型风暴而导致生活在湖边和翱翔于天空中的翼龙群遭到毁灭性灾难事件致死亡。
综合以上,不难研究出哈密翼龙的生活习性、繁殖习性、生态习性、性别比例等,甚至可以从这些继而推断出当时哈密地区的气候特征、地质构造等,这些都将为哈密地区科考提供大量而有效的考证依据。
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哈密现有文物
说到目前哈密的环境资源,汪筱林表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保护文物这方面的问题。
汪筱林说,新疆哈密是地球留下的一块宝地,这里有三千年前的古人类和古墓群,现在又发现了一亿多年前自然界的生物,还有多种化石记录,这里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结合地,也是地质现象与人类文明的共同考察地,希望老百姓都能有自觉地保护意识,将这些文物保护起来。
同时,在发布会上还特邀了国土资源部环境处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厅、哈密地区国土局的相关人士参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协助哈密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化石产地,建立遗址博物馆。这不仅对新疆哈密当地乃至国家都能带来不同凡响的意义,也为新疆哈密科学文化旅游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进行中能够取得辉煌成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