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出土文书发现元代“圆议连署”制度

  我区元代金石文献考古工作取得新成果。近日,考古学者从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出土的文书中,发现了元代地方官长期执行的“圆议连署”民主议政制度。

  额济纳旗黑城遗址,是元代亦集乃路旧址。考古学家通过出土文书得知,亦集乃路设主官达鲁花赤(三品)1员,总管(三品)1员、同知(四品)1员等,同时设有经历、知事、照磨具体负责拟写官文初稿,提供会议决策参考。在亦集乃路还设有办事员8人。再往下,有儒学教授司、蒙古字学教授司、医学教授司、阴阳学教授司、司狱、交钞、仓库、税务、药局等教育、民政、司法、税务、医疗部门的具体负责官员。

  出土的文书有“司吏崔文玉强夺驱口案”卷,该卷记录了北元宣光元年(1371年),亦集乃路的达鲁花赤召集总管、同知、治中、判官等官员,按照“圆议连署”办公制度,在一位闫姓推官办理下,由各位官员自上至下,逐一圆书画押,按律处理了“司吏崔文玉强夺驱口案”。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经考证,按照《元典章》《圆坐署事》的规定,元代路、府、州、县各级官员,要“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各级“应有大小公事,官员别无差故,自上至下,须要圆书画押”;“自达鲁花赤、总管以至推官,皆可联衔署书 ”。

  元代文人杨翃对地方官府“圆议连署”制度描述道:“四方之士,荟萃于一府,相与共理官政,上下其议论,赞画其谋猷,相资以德,相尚以义”。王大方说,此制度的来源,是蒙古帝国早期的军事民主“忽里台大会”的遗风。一直到公元1371年(北元宣光元年)还有文书记录。此时,距元朝结束只有3年。

  行省制的建立,是元代的一大发明创造。行省下面的路、府、州、县4级政府机构,是元代的基本行政机构。元代时期全国共有11个行省,有185个路。大都、上都设立都总管府,其余各路设总管府。

  为了加强出勤考核管理,元代各路大小官员“每日必须早聚”“至未时方散”;“禁止日高聚会,未午休衙”。王大方解释说,元代官员卯时(早上5点)上班,未时(下午3点)下班,工作时间为10小时。期间因公出请假不能出席“圆议连署”会议的,要在官文上注明原因。这种制度使得达鲁花赤、总管、推官等高级官员,必须与其他下级官员集体会议决策。这一制度,至今依然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