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多个文化层细石器遗址

      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及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东部的参雄尕朔遗址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系统性调查与发掘,首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多个文化层细石器遗址。

 

      层下石堆遗迹全景 图片由何元洪提供

 

  玉树州治多县东部的参雄尕朔遗址,位于治多县的立新乡的通天河畔,离县城50公里。该遗址所在区域属高原草甸区,海拔4030米,遗址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012年8月,玉树州联合考古队曾在这一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小面积试掘工作,共获取细石叶、细石核等各类石制品1000多件。2013年8月,联合考古队继续进行挖掘,考古人员共清理灰坑3个、石堆遗迹11处,获取石制品2000多件,除石制品外,还获取了动物骨骼、炭粒等其他遗物。

 

  考古队的执行领队蔡林海说:“以前在青藏高原的考古中也多次发现细石器,但都是在地面上,这次首次在地层中发现细石器文化层是特别让人兴奋的。它对于理解青藏高原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整体上看,这一地区细石器遗存以小型石制品为多,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加工为刮削器等工具。石片和石叶的打制剥片方法表明其石器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联合考古队总领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任晓燕评价说:“参雄尕朔细石器遗址的发掘无疑将推动青藏高原石器工业源流问题的研究。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数量大、种类全、层位关系明确,这为复原青藏高原细石器遗存的原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该地区石器制作动态流程的研究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资料。而较多与石制品一同出土的炭样、骨样的获取对于青藏高原细石器遗存的年代学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考古工作者认为,虽然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居民很少,但文化遗存还是很丰富,需要努力加以发掘整理,寻找出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