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万寿县古城揭面纱:主干道3米宽 排水沟通达

      近日,重庆市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验收暨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在重庆召开。汇报会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将3个多月的发掘成果公布于众。史料中记载的唐宋时期万寿县古城首次揭开面纱。这座巨大城池的城门、衙署所在地在哪里?这座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到唐宋时期的古城,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却渐渐荒芜,直至最终消失?

 

  主干道其中一条由巨石砌成

 

  3个多月的时间,随着考古队员们手中的泥铲轻轻挖开脚下的地面,一条宽大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唐宋时期民居地基、一排排精心修砌的排水沟,一点点破土而出。一座占地40万平方米的唐宋古城,在深藏地下数百年之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站在农田里的汉东城遗址发掘现场巨大探方前,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出现在笔者眼前:近3米宽的道路,用一块块厚达10厘米的巨石均匀平整砌成,道路的路基由黄色黏土与鹅卵石筑成。

 

  “这是这座古城的城市主干道之一,它一头通向城市中央,一头笔直地向长江延伸着。”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代玉彪说,古城里的一座座民居就临道路而建。

 

  顺着代玉彪手指的方向望去,这座在唐宋时期名为万寿县的古城池风貌,清晰地展现:占地约40万平方米,东临长江,西倚对面山,南北地势平整。这座巨大的城池里,不仅有平整的道路、精心搭建的城墙、密密麻麻的民居、交错延伸的排水系统,还分布着墓葬、陶窑等设施,可以说,这是一座功能齐备的古城池。

 

  民居两室一厅挨着主干道

 

  作为一座城池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居遗址,在此次考古发掘中,也相继出土。指着探方里道路两旁一个个规整的长方形格子,代玉彪说,它们并不是考古队员人为划分的,而是数百年前唐宋民居的地基所在地。房屋的柱洞遗迹、用于排水的排水沟、民居墙体的基座,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指着编号为F5的房址,代玉彪说,这个邻主干道而建的民居共有两室一厅,从房屋的石墙基推断,整间民居的面积有近60平方米,用加工规整的石条砌筑而成,房址为双开间,进深8米,被隔墙划分成3个房间。房屋的后部和右侧保留有石制的排水沟,房屋内还修筑有陶制的竹节形排水管道与屋外的排水沟相连。

 

 “根据房址中出土的瓷器碎片,我们推断这座房屋始建时代应为北宋年间。”代玉彪说。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