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埭发现战国早期墓葬土墩

从3月7日开始的京沪高速铁路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至昨天已基本结束,在10余天紧张的野外工作中,我市考古工作者在黄埭镇发现了与“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鸿山越墓相类似的战国早期墓葬土墩、在唯亭镇发现了与草鞋山遗址相近的青墩遗址。据称这是近年来我市北部区域比较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京沪高速铁路在我市境内全线长约60公里,从东往西依次通过昆山市、工业园区及相城区。省文物局在今年2月下旬组建了“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苏州段的考古调查勘探则由苏州博物馆承担。

3月7日起,考古人员对苏州段全线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设计线路图,铁路沿线的河、塘、湖泊、沼泽地不列入调查范围,余下的田(水田)、地(旱地、菜地、林地、宅地)等选择重点调查区域。按照原有掌握资料以及建设的动土规模范围,考古人员确定了具体调查重点:黄埭镇望虞河沿岸、唯亭镇草鞋山遗址、昆山绰墩遗址……“我们当时希望在沿线的西部能发现墓葬,在东部能发现文化遗址。现在看来是有收获的。”苏州段考古调查勘探小组副组长、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张照根说。

在望虞河东岸,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类似鸿山越墓的土墩。鸿山越国贵族墓地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东北约1公里处,与黄埭镇毗邻。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此处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7座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葬中共出土了2000余件随葬器物,这些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被认为是目前已发掘的越国墓葬中等级最高、质地最好且器类最为齐全的。作为全面研究战国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物证,鸿山越墓入选“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此前对例如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所做的考古调查和勘探中就已发现,汉朝以后“平地起冢”式的土墩几乎不再留存,而汉朝以前的“土坑墓”由于身处地表以下仍然有存在的可能。

作为我国最早的人工水稻栽培地之一,唯亭镇草鞋山遗址以其文化层次多、堆积丰富、延续时间长而闻名于世。“因为这个区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密集,我们的勘探非常认真。”张照根说,果然,在草鞋山遗址西面的青墩村,考古人员发现了青墩遗址,从出土的红色陶片、釜、豆罐等残片可以判断,该处属于距今已6000余年的马家浜文化。青墩遗址的文化内涵与草鞋山遗址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