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挖出新石器与三星堆相似文明

历时两年的13次考古发掘行动,大渡河中游一个商周文明遗址终于现身———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大渡河中游发现261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和石器。据考古专家介绍,遗址明显受到成都平原的蜀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遗址中的成排石构房屋基址在四川尚属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

首次发现成排石房基址

自2004年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两年间共对该区域内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逾60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了各类遗迹261处,出土陶、石、铜器等各类器物小件逾2000件,在大渡河中游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确认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有:汉源县大树镇的麦坪遗址、金钟山遗址、摆渔村遗址10余处。其中位于汉源县大树镇的遗址呈连续分布状。

考古人员还首次发现了成排石构房屋基址,这在四川尚属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石构房址仅发现于大地头遗址,共发现此类房址7座,共13间成3排布局,每排房屋基址由3—6个小开间组成,每小间面积大致相同。墙体均用块石垒砌而成,屋内有用石块环绕成的圆形火塘,居住面用碎石伴泥铺成。

灰坑遗迹在各遗址中均有发现,多为新石器时代地层下开口,用途多为废弃物坑。其中在摆渔村遗址共发现11个新石器时代的灰坑,大多坑壁和坑底加工得比较规整。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灰坑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部分有明显的烧烤痕迹。

出土遗物和三星堆“挂相”

商周遗存主要包括金钟山遗址、三星遗址、麻家山遗址的商周地层堆积和麦坪遗址的墓地、桃坪遗址的祭祀坑等。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器形主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斧、锛、凿、刀等。陶器分为两类:一类为夹砂灰陶的小平底罐、尖底罐等器物,而这正是以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特征,可以表明该文明明显受到成都平原的蜀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另一类以夹砂红褐陶平底器为主,器形包括侈口罐、桶形器、缸等器物。其文化特征不见于周边地域的遗址,应该是大渡河流域商周时期的一种土著文化因素。

专家表示,墓葬出土的随葬器形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化面貌,对建立大渡河中游商周时期考古学序列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也为研究民族走廊内民族的迁徙、融合,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大渡河中游地区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地区、云贵地区之间交往的必经之地,在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诸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两年在该地区的考古发掘显示出大渡河中游地区在早期已有发达的文明。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