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发现亿年前的蜂巢化石 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有关专家确定巩义一块“生虫子”的石头是一块蜂巢化石,大约从一亿年前开始,蜂巢里的有机质逐渐被矿物质取代形成化石,世上罕见。

“石头里生虫子,你见过吗?我们这儿就有一块。”昨日,巩义北山口镇水地河村村民白史新拨打记者电话说。在该村薛宝须家,记者见到一块类似折尺形状的石头,直角处清晰可分辨出一个挨一个的圆形洞,每个洞直径3毫米至7毫米。个别洞已被剖开,洞壁成网状。用缝衣针一碰洞壁,就有小的块状物质脱落下来。

据薛宝须介绍,去年夏天,他在一矿山开采处发现了这块石头,当时它已被作为劣质矿石挑出来扔掉了。他抱回家后,用针挑洞里面的东西,还挑出类似小虫子的东西。

为什么虫子只在这块石头上打洞呢?“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薛宝须说,它不具有陨石的外在特征,密度也比陨石小。

“可以初步断定这是蜂巢的化石。”国家宝石鉴定师、原河南地质博物馆馆长高国治说。他解释说,蜂巢化石的形成与木化石形成的原理类似。约一亿年前,巩义的气候非常适合高大的乔木生长,蜂类也会在上面安家。因为地壳运动,一些树木、蜂巢恰好被埋在封闭且稳定的地下。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下,在含有硅质和钙质的地下水渗透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树木、蜂巢中的有机质逐渐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取代,保存下了树木、蜂巢所具有的形状,变成了化石。

据了解,蜂巢数量很少而且较难保存,蜂巢化石在全世界都极其罕见,比陨石还稀少。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