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韩故城发现战国墓群出土罕见的棺椁荒帷

新郑郑韩故城西北2公里处和南水北调考古现场,在3个小河沟夹着的近1万平方米的岛状土丘上,考古人员竟发掘出深浅不一、多朝叠加的近200座墓群,以战国时期的墓葬为主,在发掘出的100多件文物中,有全国罕见的棺椁荒帷两处。昨日,现场的南水北调考古专家称此处荒帷的出土“意义堪称重大”。

万平方米内数朝人争入葬

昨日10时,在新郑市新村镇西侧的铁岭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正在一个岛状高土丘上用独轮车从古墓中推挖出的沙土。现场挖掘人员张拴堂介绍,这个土丘上已经探出近200座古墓,开挖了近180座,最深的12米,浅的有1米。墓葬重重叠叠,从龙山文化时期到明代等多个朝代,其中绝大多数是战国墓葬。“南水北调渠道刚好通过土丘西侧,这个土丘像个龙头,从古书上看,它属风水宝地,否则不可能在1万平方米的面积内出现近200座古墓的现象。”

青铜器随葬少证明郑韩国力弱

铁岭墓地的考古负责人郝红星说,这个墓地出土的100多件文物可分为三类,一是陶类,二是玉器金属类,三是遗址类。记者逐一参观了挖掘出的陶器,其中有罐、瓮、双腹盆、豆盘、三彩钵等。发掘出的玉器以带钩和手镯为主,金属器物有铁钉以及小件的带钩器物,除少量铜璜片和一个铜镜外,没有发现大型青铜器。其中发现的遗址有一座西周陶窑和汉代水井等。

郝红星分析,虽然这些墓群中随葬品较多,但缺少大件青铜器,而当时青铜器的多少代表着国力强弱,可见当时郑韩古国的国力较弱。墓主为当时的上层平民

郝红星介绍,铁岭墓群位于南水北调新郑段郑韩故城西北面,自2006年7月10日开掘,至今已发掘出180余座墓葬,其中除两座为明代墓外,其余为战国墓葬。4/5的墓葬为东西向,其余为南北走向,都是按一定规律来葬的。

专家分析,从这片墓群精心的选址、规范的墓室以及少量的随葬品分析,这一群墓主应属于当时郑韩故城内的皇城上层平民,属皇姓。

棺椁荒帷的出土意义重大

郝红星说,铁岭墓地系郑韩故城外围一处比较重要的战国墓地,所出土的文物中最重要是两座墓葬中使用了红色荒帷,其中80号墓位于墓群中部,属于该墓群中第二大墓,口长3.5米,口宽2.8米,深8米,使用一椁一棺,荒帷垂挂于椁内壁,距离棺稍远,现状为圆角长方形,南北两面荒帷的上部,垂落形成褶皱且颜色鲜艳,帷上所织的图案以鲜花为主。东面荒帷红色斑驳,帷周长10米,高1.1米。目前,国内仅有山西绛县横水镇在2005年出土的西周墓中,保存有10平方米的红色荒帷外,新郑铁岭的这个荒帷,是第二次发现这类大面积荒帷遗迹,意义堪称重大。

现场的考古专家称,因为这次南水北调考古属国家级别,要求很高,相信在对其余墓葬的发掘中,会有更重要的遗迹出现。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