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920支医简

      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大量西汉简牍究竟是什么内容?12月17日,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璧揭晓了部分答案。他认为,扁鹊是医方祖师,且以诊脉闻名。此次出土的《五色脉诊》等医书,应该就是扁鹊学派的经典。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历史文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中浚,从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以及部分药方中发现,这批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远高于马王堆医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部医书可能证明扁鹊不是传说


      【考古研究】920支竹简=10部医书

 

      在3号墓出土的920支医简,其中的736支根据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人体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等。


      【专家释疑】希望能证明扁鹊医学理论

 

      武家璧:出土医简中有《敝昔医论》,而“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鹊”的通假字,因此极可能就是指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而东汉时期广汉出现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医学派别,就是扁鹊派的继承人所创。

 

      和中浚:扁鹊在医学史上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甚至有说法认为他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因为扁鹊本人留传下来的文献几乎没有。如果这批医简能够进一步证明是扁鹊的医学理论,意义相当重大。


      医学价值为何高于马王堆医书


     【考古研究】9部人体医书各有所长

 

      出土的9部人体医书各有自己的论述特点:比如《敝昔医论》讲五色脉,论述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脉死侯》讲脉象与疾病以及死亡的关系、《六十病方》有药方60条,所涉病名包括了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疾病,《病源》则涉及病理学,《诸病症候》共268支简上涉及的药方和医病理论数量相当大,包括了经脉和病症部分……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