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地黑夜里的笑声
尼雅之迷39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队友杨晶有一天告诉我们,营地上带来的水肯定变质了,因为她近日饮水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肚子疼,未敢吃晚饭,只吃了胃肠药。
营地的水是几星期前带进沙漠中的普通水,经过这么多天冷热变化,难保不变质。城里人很少喝生水,而放置多日的生水,人们更不会喝,但沙漠中有这种水供应就不错了,讲卫生、不喝生水这些常识在特殊的环境下是行不通的。
在沙漠中生活,一个人对各种食物的适应性、忍耐性很重要。对食物挑剔的人在别无选择的尼雅里生活很麻烦,我们每天必须吃那些生、冷、硬、脏俱全的食物,我倒没有特别的不适,所以常插科打诨地说:“要想消化羊下水,自己必须有个好下水。”
用沙子刷碗,是沙漠生活中的创造。其实沙子刷碗很好,那细腻干燥的沙子,确实可把碗刷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在这没有污染的地区,更令人放心,天然消毒了。
沙漠里,太阳一出来,气温就急速上升。整个白天的阳光十分强烈,炎热并干燥,黄色的沙漠白亮亮的,地面像是火炉,没有丝毫凉气,只让人闻到大地的焦煳和自己的汗臭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故意教几位日本朋友学说“冰镇啤酒”这句中文,他们苦笑地走在干渴的沙漠中,口中叨咕着“冰镇啤酒”,此时如果真有一罐冰镇啤酒,肯定赛过琼浆玉液。
太阳一落山,温度就下降得很快了。晚上用一个鸭绒睡袋都不太暖,要用两个。而斯坦因日记中说的把皮大衣全身蒙住,透过袖口呼吸的“沙漠睡眠法”,倒没必要尝试。在沙漠中度过的每一夜,我的衣服从没脱过,沙子无孔不入,抖是抖不净的,索性不管它了,头几天满身沙子,无法入睡,几天后就无所谓了。我们九个人合住在帐篷里,一律地铺加睡袋。晚上漆黑一团,又不能马上入睡,新疆博物馆沙比提馆长那永远也讲不完的幽默小段,便从他那慢声细语中一一道来,随着几次哄堂大笑后,沙漠又回到那死一般的寂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