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DNA检测技术引发质疑 历史命题需重究溯源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在考古学科中,其应用也助解了不少谜题,比如业内比较熟知的C-14法,然而,DNA检测技术的应用却引来了争议,一方说辞在于人类经过多年迁徙和发展,基因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另一观点则运用中外实例证实古DNA考古已基本得到认可。
基因突变点分析人种起源
有观点指出,人类每一代遗传中,DNA都会经历神秘的塑造,有重组也有保留,这是我们与祖先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的原因。其中构成生命的遗传基因中,男性DNA中的Y染色体是代代相传的,子代能完整继承父代的Y染色体主干不受混血影响,保证Y染色体主干的严格父系遗传。
而人类从诞生到现在的突变点,也被人类学家们绘制成了国际通用的谱序。12月5日,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宣布,从西班牙北部洞穴中发现的距今4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骨骼中提取DNA,并成功解读遗传密码。
本次研究获得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研究人员说,他们本以为将从中发现这种古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渊源,因其骨骼特征与尼安德特人相似,并且后者曾在欧洲大陆和亚洲部分地区占统治地位。然而基因比对显示,这种古人类与西伯利亚地区古人类丹尼索瓦人更相似。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个结果有可能说明,胡瑟裂谷古人类或许与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都有血缘关系,而这将使欧洲古人类的家谱“更加混乱”。此前就有研究称,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可能曾发生过杂交。
今年10月,一名在2。4万年前死去的西伯利亚男孩的完整核基因组(真核生物细胞核染色体所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这是迄今为止现代人中最古老的完整基因组。他的DNA显示其与当今的土着美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有着紧密联系。然而,他显然不是东亚人的后代,而可能是欧洲人或西亚人的后代。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古DNA专家EskeWillerslev称,这一发现意味着,现在1/3的土着美洲人的祖先可以追溯至欧亚大陆西部,而另外2/3来自东亚。
新技术是借助手段不是论断手段
过去,当古墓发掘之后,对于墓主人身份的认定,考古工作者更多地是依靠同时发掘的陪葬物品、残存文字、葬制规格等进行推断。一旦墓葬被严重破坏、缺乏文字史料等,就很难断定墓主人的身份。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表示,对于利用DNA技术考古,由于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他并不了解,也无法置评。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古陶瓷专家冯素阁也认为“未来科技手段只能作为‘眼学’的补充,不会成为权威和唯一的鉴定方法。”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则介绍说,早在上个世纪末,吉林大学的考古学系与生命科学学院就合作联合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考古DNA实验室,发展至今,其技术比较成熟。“利用检测DNA的技术进行考古,这是考古工作的手段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考古工作肯定会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但所有的技术都不能保证准确度一定是100%,必须与其它的技术方式相结合,才能推动考古工作的前进。”林玉海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