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切痕成新谜 三星堆玉石惊现高难度解玉切缝

长年陈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家藏品——四块每块重达几吨的三星堆玉石上,被发现多处切痕的底端呈两头上翘的弧形,从而推翻了线切的传统结论,成为千古切痕之谜。

据发现这些痕迹的第一人、多年从事红山文化收藏研究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楠近日介绍,2007年12月底,他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了几块一米多长、几十厘米高的玉石上有切割的痕迹,当时的讲解员李莉解释是线切的,但是他觉得有些切痕不太符合规律。因为在这些玉石上的切割痕迹,有的是深达几十厘米的切口,有的切缝仅1毫米左右;而且,按照常理,用线切割的痕迹应该是向下的,而石头上切割出来的痕迹却是中间凹,两头向上翘,这种痕迹用线是切不出来的,倒是很像用精密的切割锯切出来的。

这几块玉石整齐地排列在博物馆一号馆展厅的中央。据了解,玉石是当地的农民燕道诚一家在1929年疏通水渠的时候,无意之中挖到了一大堆玉石器里面的几块。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发现的意义,将不少的玉器直接转送给了别人甚至卖掉。还有不少就被遗忘在了路边。后来,考古学家在经过时发现了这些玉石上面有切割的痕迹,专家判断有可能是线切。

经过广汉市文物局批准,知名矿物学专家、成都理工大学的张如柏教授重新对玉石的年代做了检测,再次证明切割痕迹来自于久远的古代。他通过红外光谱来分析石头次生物的成分,发现叶蛇纹石变成了透闪石,说明次生物导致石头发生了变化,也间接说明它的年份很久。因为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埋在地下几千年,必然会形成次生物。他又用激光拉曼光谱,将激光打到玉石上,观察放大5000倍的表象结构。根据最新的数据,他得出结论是:三星堆的几块玉器,在地质学上讲,起码有9000年到12000年的历史。

任楠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等几位专家又数次仔细观察这些玉石,不断证实石缝确实是中间深两边浅,因此可以排除线切的可能。而且有的切缝很薄,也不太可能是石器切割的,因为切割这么薄的石缝石器也会断裂。而9000年至12000年前,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又怎么会有如此高难度的解玉技术呢?对此千古切痕之谜,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洋感慨地说:“东西放了几十年,这个现象竟然谁都没有发现。”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