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总受城建“摆布”,谁在作怪?

言论提要: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说到底,还是对文物保护缺乏敬畏和真正的重视。什么时候,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评价体系纳入了文物保护的“硬杠杠”,随意叫停文保事务且不受问责的状况才能得到改变。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看上去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其实不然,只要设法协调、科学决策,找到双赢的出路并非没有可能。但遗憾的是,现实中,不是屡屡出现双输的局面,就是文物保护工作被限制、被牺牲。

最近福州地铁屏山站考古被限风波引起广泛关注。去年,福州考古队工作人员在地铁1号线屏山站工地内发掘出大量古代建筑遗物,考古专家判断,这里是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的宫殿遗址。直到今年8月初,考古队员才开始进场。迟缓至此,正该给足考古的时间,但当地有关部门却又要求屏山地铁站考古工作在11月30号截止,届时,不论考古发掘进行到哪,都必须全部终止。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11月9日,国家文物局专家抵达福州,10日上午召开论证会,与省市有关部门及专家一起,研究发掘结束时间等焦点问题。福州市宣传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新近透露,“截止日期”已取消。

如果不是国家文物局的干预,“截止日期”恐怕还在冷酷地“催命”。但“后续的考古和施工方案,要等权威部门确定后发布”这句话仍意味着考古的困难局面。没有“权威部门”的点头,考古就只能等下去。

地铁项目下的考古,被拖延那么久,又遭到“叫停”,原该只争朝夕,怎能一再浪费时间?一再受制于行政命令?

福州地铁考古被限风波只是国内考古窘境的一个缩影。现实当中,文物保护无条件“服从”于城建,城建“踩”着文保的“肩膀”往前赶,在很多地方理所应当、咄咄逼人。为了保项目,不惜牺牲文保甚至公然破坏文物时有发生,令人扼腕、愤懑。

去年,围绕长沙潮宗街古城墙的保护,“多方妥协”之下,决定选取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一段23米长的古城墙进行原址保护,其余则进行异地迁移保护。最大的事实,仍然是千年城墙为项目让道。

要项目还是要文物?这本不该是“二选一”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时候,项目和文物可以“两全”,就福州地铁考古事宜,就有专家建议,将地铁站建成博物馆,可谓一举两得。不仅不需要多花钱,还能解决古迹安置问题,且技术上并不存在困难。这一思路大受欢迎。

就算不能一举两得,那也不能厚此薄彼、胡乱决策。但在理想与利益面前,一些地方考量最多的却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保文物,寂寂无闻,赶项目,政绩多多。这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

当前,不少古城已对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进行规划,规定在这些地方施工都要先考古。这是一条“文明法则”,如果所有城市都能这样做,还会发生工程进行到途中突遇重大考古项目的事吗?

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说到底,还是对文物保护缺乏敬畏和真正的重视。什么时候,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评价体系纳入了文物保护的“硬杠杠”,随意叫停文保事务且不受问责的状况才能得到改变。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