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脚下发现柱洞遗迹 大佛本住在屋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洞瓦片作证 大像阁确实存在

大像阁亦称凌云阁、天宁阁,曾是罩护乐山大佛(微博)的楼阁,木质结构。有关大像阁的记载,始见于唐代代理嘉州知事薛能于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写的《题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北宋苏轼在《送吕昌明知嘉州》诗中,有“卧看古佛凌云阁”的描绘。近年来,大佛佛身、脚、胯裆、肩部相继发现保存完整的柱洞,以及出土的土灰色和彩釉色筒瓦、板瓦等,证实了大像阁的曾经存在。

今年恰逢乐山大佛开凿1300周年,昨日,成都商报(微博)记者从第五届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乐山大佛建造竣工时曾建有楼阁为大佛遮风挡雨保护,经过考古调查,此次在佛脚平台首次发现了多处唐代大像阁柱洞遗迹,证明大像阁历代都在维修,甚至到明代大像阁可能还存在。

佛脚平台 意外发现柱洞遗迹

峨眉山(微博)-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主任李文飞介绍,今年6月开始,考古调查队在对乐山大佛佛脚平台进行调查时,意外发现多处柱洞遗迹。因该处原是杂草丛生未被发现,经初步清理发现柱洞20余个,柱洞内出土物有较多布纹瓦片、黄色、绿色琉璃板瓦等。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在乐山大佛景区看到,此次发现的柱洞遗迹位于乐山大佛双脚之间的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平台上。由于佛脚平台距离地面刚好约一人高,不少游客并未关注到新发现的柱洞遗迹。

遗迹证明:明代大像阁可能还存在

“哇!这应该就是当年保护大佛的阁楼柱洞遗迹吧!”有部分游客看到柱洞后,欣喜地拍照留念。据史载,乐山大佛建造竣工时曾建有楼阁保护,使大佛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起到极其重要的防风化作用。

李文飞表示,经专家初步分析,此次发现的柱洞遗迹有唐代的,也有后期增加的,出土物既有唐代,也有宋代,最晚到了明代,如此则证明大像阁历代都在维修,甚至到明代大像阁可能还存在。此次重要发现,对于研究和复原唐代大像阁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