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挖出千年佛教石造像
忻府区西街小区院内施工中挖出了上千年前佛教石造像,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并于今日刊发题为《施工中挖出上千年前佛教石造像》报道后,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更得到了更多专家和媒体的关注。今日上午,获悉消息的省文物部门专家一行5人紧急赶赴忻州进行现场调研考察,之后在忻府区委有关领导的组织下进行了初步讨论,组建了省、市、区三级联合考古队伍,确立了新的考古方案,新的发掘工作将全面展开。
上午8时30分,记者在忻府区光明西街南一巷的西街小区发掘现场看到,这里停放着一辆警车,开挖的大坑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忻府区公安局特警队的数名警员正在现场值守。记者了解到,昨日忻府区有关领导获悉这里发掘出极具价值的佛教石造像后,高度重视并积极予以保护,当晚安排忻府区有关部门接手保管已挖掘出的佛教石造像文物,并责成忻府区秀容办事处及西街村委会与忻府区公安局等共同派出值守人员,彻夜值守现场,当地居民也自发前来守护。
10时18分,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本报报道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更得到了专家和媒体的关注。当日,由于之前挖机挖断水管后跑水造成坑内工作面表层土湿滑松软,不适宜考古发掘,为此发掘工作暂时停止。记者来到忻州市文物管理处,从处长郭银堂处得知,省城文物部门专家在获悉此消息后已紧急出发赶往忻州,准备现场考察调研。同时,省城媒体的记者也与本报记者联系赶赴忻州采访。
14时30分许,记者再次来到西街小区看到,省文物部门专家一行5人会同忻州市、忻府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工作人员等20余人共同来到发掘现场。大家共同了解情况,做了认真的考察调研。省城一家电视台也展开了现场采访。之后,各级领导、专家又赶赴文物保管处,对已挖出的佛教石造像进行了实物考证,最后在忻府区区委有关领导的组织下,进行了省、市、区三级部门的初步讨论,组建了省、市、区三级联合考古队伍,确立了新的考古方案。联合考古队的李培林告诉记者,“今日省城专家在看了开挖出的佛教石造像实物后,初步肯定了石造像为北朝晚期和唐代时期的上乘作品,极具文物价值,并对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要求对已出土文物做好保护。”记者得知,当日,省城专家在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考察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惊喜、震惊,不仅现场指导下一步的科学开挖工作,还要求尽快提取石造像自身携带的历史、工艺等各种信息,确保为下一步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专家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已出土佛教石造像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记者从考古专家处了解到,这种出土佛教石造像一般应摆放在寺院内,过去多在山西南部发掘出土,此次在忻州较多的发掘,对研究忻州佛教传播和寺院佛教造像有很大价值,填补了山西北部佛教寺院石刻造像的研究空白。
那么,如此有价值的佛教石造像又缘何会沉寂于此呢?带着疑问,记者请教专家并查阅了一些资料,猜测这些佛教石造像埋藏于此的可能性主要有几种:主动保存(为保存佛经、佛像所埋);遭遇灭佛(如遇唐武宗灭佛时所埋);临时或被破坏后埋于地下(如遭遇短暂动荡或战乱所埋)等。诚然,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存在,这一切都有待于此次发掘工作结束、专家考察论证后给出答案。
据悉,三级联合考古队伍将于明日上午8时后在西街小区全面展开新的科学发掘工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