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援沪考古专家:酸土影响宁波墓葬成果

今年5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晓,田螺山遗址、锦堂学校旧址等多处宁波“宝贝”入围。同期,被誉为“上海之根”的上海广富林遗址也名列其中。而事实上,这片位于上海松江、早在1958年就已被发现的遗址,今年3月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受邀参加了这次长达近6个月的援沪考古工作。

昨天,基本结束广富林遗址现场挖掘工作的李永宁回到宁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悉,在被发掘的7座良渚时期的墓葬中,皆有骨架及肢骨,较为完整且保存良好。而在宁波的田螺山等遗址的发掘中,人的骨架之类基本没有发现。同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与宁波地理位置接近,为什么两地的墓葬发现成果却有如此大差异?

对此,李永宁从土质方面进行了解析,“虽然两地都是属于雨水比较充足的地区,但是上海相对来说,还是要靠北一些。”他以田螺山为对比,“田螺山遗址的土很软,呈黑色灰色状。但广富林遗址那边,特别是崧泽时期的土层,发黄,特别硬。”在他看来,土壤比较干燥,这或许是能有完整尸骨保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李永宁也提到,田螺山等遗址之所以难有类似的发现,还可能是因为宁波这边的土壤酸性太重。“土壤酸性一重,它的腐蚀性就相对比较强。人身上最硬的是牙齿,就算其他骨头被腐蚀了,牙齿总该有。但我在宁波考古这么多年,像去年在奉化尚桥,发现了200多个墓葬,连一颗牙齿都没有发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