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发现3艘沉船 大沽口2号可能是战舰(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工作人员下水作业

从“南海一号”到“南澳一号”,水下考古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今年8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管理办公室联合组织实施了2013年度天津沿海水下文化遗产重点调查,工作组已甄别出一些有价值的水下文化遗产线索。

水下考古发现确认3艘沉船

这次水下考古,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北京、天津、山东、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调集了20多名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他们两人一组,每天有4组轮流进行水下调查,每组队员下水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调查队综合运用“多波束”“侧扫声呐”等海洋物探技术和人工潜水等水下调查方案,共发现、确认水下沉船3艘。

大沽口2号沉船可能是战舰

调查队这些天一直针对新发现的3艘水下沉船进行重点调查。文保中心梅鹏云主任表示:“经潜水探摸,排除其中两艘为古遗址,另一艘大沽口2号沉船的沉没年代在1934年(登录年份)之前,船体体量大,船长约46米,船宽约7米,型深约7米,长宽比和型深接近军舰,推测极有可能为近代战舰,现正在查找相关资料以确定沉船性质。”据介绍,本次水下考古发现沉船的位置,最深处在水下28米左右,给水下作业带来了很大难度。

水下作业有海监船现场警戒

梅主任说,天津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港城市,地处京畿,尤其金代、元代以来海运日盛,近现代港口贸易发达、海战频仍,周边海域水下文化遗存丰富。本次调查工作是继2011年大沽口散花锚地沉船调查之后,天津沿海开展的又一次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将进一步摸清天津大沽口海域周边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推进天津港及周边海域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本次调查在对渔民反映挂网情况较严重的12个点位进行重点排查后,发现了这3艘沉船。特别是调查位于主航道旁的大沽口2号沉船时,还有海监船担任现场警戒,使潜水安全工作得到最大保障。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