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发现东晋时期纪年墓 石砖上有“永和九年”字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书法家王羲之召集文人墨客在绍兴城南写下了《兰亭序》;与此同时,在巫山,一位逝者默默地被下葬于江边,为后人留下了刻有一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纪年铭文砖。

7月16日,记者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不久前,该院考古人员在巫山发现了战国晚期至六朝时期的墓葬34座,其中,一座刀把形的砖室墓内的壁砖上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明确纪年,十分罕见。专家称,其发现对于三峡地区墓葬分期、东晋时期的墓葬习俗及社会文化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千年古墓形似刀把

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汪伟介绍,此次发掘的墓群位于巫山县神女小区陈家包上,34座墓中,共出土了铁釜、铜箭镞、铜钱币、琉璃耳珰、陶灶等各类遗物260余件。其中,一个特别的砖石墓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该古墓形似刀把,葬墓室约7平方米,只残存了底部两层石砖。让专家们感到意外的是,墓室内的石砖上竟然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铭文。

“永和九年即为公元353年。就是这一年,王羲之在绍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汪伟告诉记者,在考古发掘中,纪年墓本来就少,而东晋时期的纪年墓更是十分罕见,这为考古学家对墓葬的断代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铭文砖像墙纸一样漂亮

墓主人是谁?为何要在砖墓里留下明确的纪年?对此,汪伟介绍,由于毁坏严重,考古人员并未在该墓葬中发现任何随葬品,不过根据墓葬规格,初步判断该墓主人可能是当地百姓或者一位小地主。至于为何要留下纪年,则和墓主人的习惯有关。“很多古人把纪年砖当作一种装饰,类似于现在的墙纸。这座墓葬如果被还原的话,走进墓室就会看到一片由铭文砖组成的墙面,非常漂亮。”汪伟说。

汪伟称,此次纪年墓的发现,证明了在1660年前的永和九年,巫山地区归属于东晋政权。“当时,东晋与十六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前秦,交战激烈,有攻有守,巫山属于前沿阵地,‘永和’为东晋穆帝所用年号。此次纪年墓的发现,证明当时的巫山就在东晋政权的掌握之中,而历史上前秦与东晋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29年后。”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