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二期发掘进入尾声 一批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发掘现场 记者胡九思 通讯员王涛摄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二期考古工程中第二大墓——M28号墓的发掘工作进入尾声。昨日,工作人员冒雨将随葬的50余件青铜器逐一取出,再由武警护送到随州市区。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和酒器两类,包括鼎、簋(音同“诡”)、盘、卣(音同“有”)、甗(音同“演”)等,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雨又来了,赶紧把青铜器挖出来。”昨日,天公不作美,考古发掘工作不时遭受小雨考验,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露出焦急的神色,他们要赶在当天把M28号墓二层台上的随葬品都取出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将一件件青铜器整体取出来后,先用一层牛皮纸包好,再裹上一层海绵,然后捆扎好。文物全部清理好后,装箱放入车内,由武警押运送至随州市区,再进行下一步的清理、修复、研究等工作。

陆续出土的青铜器形状各异,它们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黄凤春趁着工作的空当介绍了其中两件,一件是古代的蒸锅,名字叫甗,上半部分像现代的锅,用于放食物,下半部分叫鬲,用于煮水,两者之间镂空的部分,可通蒸汽。另一件叫卣,是古代的酒器。这两件青铜器并不罕见,但造型都很精美。

在M28号墓的随葬品中,还有玉璧等玉器,数量不少。黄凤春介绍,叶家山的墓中有新石器时代、商代、西周等不同时期的玉器,有和田玉、岫玉等,这可能意味着这些墓主人生前也收藏玉器。

目前,已挖到棺底部分的M28号墓,棺腐烂得很厉害,墓主人的骨骸基本看不出来,只有两颗牙齿保存比较完好。考古专家根据牙齿判断,墓主人年龄在30到35岁之间。遗憾的是,由于找不到盆骨,不能确定其性别。但从其头向朝东,且棺是彩绘的,很考究,能确定是贵族身份。

黄凤春介绍,整个叶家山西周墓群中,墓主人年龄都比较年轻,最大的也只有55岁,还有不少是孩童。由于南方地下水多,棺椁容易腐烂,所以这些古墓大多保存较差。

最令人瞩目的M111号墓,目前已经发掘了9米多深,接触到了棺椁,但腐烂也很厉害。据了解,该墓中已经发现了“曾侯”的铭文,可以判断墓主人为曾侯。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