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一墓现19鼎12簋 系西周墓葬鼎簋数量之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发掘现场记者胡九思摄

因大雨暂停的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考古工作再次启动,这次又有新的惊人发现,考古队员在最大墓M111号墓中发掘出19件鼎和12件簋,数量超过西周传统礼制中最高规格的“九鼎八簋”,为目前国内西周考古发掘中,在同一墓葬中发现最多的鼎和簋。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考古工作重新启动后,M111号墓又发掘出5件方鼎、11件圆鼎、3件大镬鼎和12件簋,共计19鼎12簋。经初步测算,圆鼎直径约为20公分,三件大镬鼎直径为35公分至45公分,分布明确,保存完好。数量超过周朝传统礼制中最高规格的“九鼎八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长江介绍,随着发掘工作的继续,还有可能发现更多的鼎和簋。

研究者通常认为,按照周礼,贵族使用鼎和簋的种类、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元士用“三鼎一簋”。在列鼎制度中,其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郭长江称,M111的年代可能在西周早期,而西周中期礼制最终形成,叶家山墓地主人使用鼎和簋的年代早于礼制的形成年代,可能是周朝礼制的草创阶段,当时还未形成严格的规制,因此M111出土较多的鼎、簋,与“九鼎八簋”的礼制并不冲突。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此前发掘出的包括编钟在内的多件文物,仍在墓中,为何不尽快将这些文物挖出来呢?郭长江介绍,考古时需要进行三大资料的记录,分别是影像资料、绘图和文字资料。影像即照相和摄影,绘图包括传统的手绘和现代的三维扫描,文字资料则记录着墓葬的位置,发掘的经过,墓葬的形制,墓葬年代的推测等详细内容。以M111号墓为例,虽然其中已有编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鼎、簋等文物露面,但要等这座墓的棺椁清理完毕之后,再将进行三大记录进一步完善,确保考古资料的完整性之后,才能将出土文物科学细致地提取,以便进行下一步整理工作的详细研究。

同时能证明M111号墓的墓主人级别高的,还有附近有10匹马的骸骨的马坑。下雨之前,马坑已被遮盖。郭长江告诉记者,接下来马坑要进行土壤加固,骨骼保湿的技术处理,防止马骨干裂。后期会对马骨提取少量标本,进行DNA检测,以便下一步动物考古的研究,最大可能保证考古资料的完整性。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