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发现战国船棺墓葬群

27日,记者从青白江文管所获悉,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东段青白江段施工现场文物勘探过程中,共发现22座战国古墓葬,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陪葬品。经专家判断为战国中期船棺墓葬群,距今2400年左右,在青白江尚属首次发现。

首现战国中期船棺墓4座

今年2月底,为配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青白江段)的建设,由成都市考古工作队和青白江区文管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组,经过三个多月的科学发掘,对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青白江段)沿线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共发现8个文物遗迹点。通过对城厢镇沿沱村十组寂光寺遗址的发掘,在遗址5层堆积下,共发现了22座较为完整的战国中期墓葬,其中船棺墓葬4座,竖穴土坑墓18座,出土随葬品丰富,有陶器、铜器、玉器,其中铜器有钺、剑、矛、刀、斤、钉、编钟、箭镞、印章等共27件,玉饰品2件,陶器有罐、釜、豆、器盖、尖底盏等400余件,已修复出土器物近百件。同时还发掘出永和汉代崖墓11座。

反映四川独有的葬俗文化

据青白江文体广新局区调研员、区文管所所长杨晓明介绍,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蜀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船棺是一种葬具,船棺葬是战国时期我国四川地区的一种独有的古老墓葬形制,汉代及以后基本绝迹。其基本葬式采用死者遗体及随葬品放进形状似船的木制棺材里,埋入土中。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习俗,有别于中原文化,因其棺形似船,故名。蒲江县鹤山镇和成都商业街省委大院都曾发现过战国船棺墓。但由于历史较久远,船棺墓葬的发现也较为少见,此次青白江战国船棺墓葬群的发现,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可进一步证实四川本土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可大大丰富青白江博物馆战国时期的馆藏文物,为研究该区域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以及葬俗、民俗等情况增添了新的珍贵实物资料。

据悉,青白江馆藏文物过去仅有数件战国时期文物,此次发掘后可以增加几百件战国时期文物。目前,考古工作已结束。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