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唐家村现古战场遗迹 疑为明代抗倭遗址(图)
一抹墙围,见证一段历史。由于缺少记载,究竟是明代抗倭遗址,还是清末“打长毛”遗址,引发各方猜测———莱州市程郭镇唐家村古战场遗迹
引得众多文史爱好者和驴友驻足。昨日,记者前往探访。
在唐家村村委的安排下,现年78岁的唐丰高老人做了记者的向导。
上山前,唐丰高老人先给记者展示了一躺在草丛中的石碑、石槽,石碑曾经就是立在槽中的,据说和山上的“古战场”有关联。石碑高约1.2米,宽约60厘米,厚度达20多厘米,石槽宽约40厘米,厚度与石碑厚度一致,深约为20厘米。石碑沉重,记者一行四人都挪不动。石碑上的碑刻因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辨认,唐丰高老人介绍,在石碑旁边曾经有一巨型石臼,现已难觅踪迹。
再往西,一巨大石壁上依稀有题刻痕迹,但也已经难以辨认。“此处名为路十口,往东正对崮山,相传为古航道。”唐丰高老人说,在他小的时候曾记得山上有巨型铁锚,如今已经不知道给掩埋到何处。
向石碑南侧的山谷徒步行进1个多小时,记者一行到达“古战场”,除了北侧悬崖外,山头的东、南、西三侧建有石头垒砌长约300米、高约一二米的防御工事,这就是被称之为“古战场”的遗迹。
“古战场”的防御工事建于临近山顶的陡坡,难以攀爬,易守难攻。再往上还有二、三级的防御工事,这是为预防敌人突破第一层工事的保险举措。
唐丰高老人告诉记者,古战场相传为明代洪武年间所建,但还有一种传说为“打长毛”时代所建,真相如何?村里人谁都说不清楚。但据村民代代相传,在“打长毛”和抗日战争时期,古战场确实发挥过作用,村里人在山上与敌人进行浴血战斗。
莱州市史志办研究员王永岐介绍,在明代为预防倭寇入侵,明王朝确实在莱州有过预防措施,1370年,为预防倭寇入侵,在东南隅成立莱州卫,在莱州沿海修建了防御工事。但据记载,只有预防措施,没有真正对抗,1375年曾有倭寇来骚扰,但没有和官军发生正面冲突。
莱州市博物馆研究员刘国庆介绍,莱州不是“长毛”即捻军的主要活动地区,长毛的兴起主要地区在鲁西、鲁南。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历时14年,跨18省。因反清复明、蓄发而被清廷称为长毛。1867年捻军战败进入胶东,6月28日捻军攻入掖县(莱州),曾祸害当地百姓,莱州百姓曾自发和捻军进行过斗争。但至于唐家村西侧古战场有没有发生过战斗或是不是那时建立,难以考究。
同去的唐家村支部书记王素军认为,古战场应是明代,因为山腰处碑刻的石质较硬,假如是清代“打长毛”时代所立不会风化得如此严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