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次被盗仍没盗空 郭庄楚墓防盗与被盗之谜(组图)


核心提示
2006年7月发掘结束的上蔡郭庄楚墓因出土大量的青铜随葬品而引起关注,经过一年多的后期整理和研究后,郭庄楚墓的神秘面纱逐步揭开,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其独特的防盗措施。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庄楚墓考古队领队马俊才说,此墓前后被盗22次,但仍旧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可谓奇迹。郭庄楚墓是一座罕见的积沙积石墓,防盗严密,若盗墓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动继而带动石头塌方,砸死砸伤盗墓者。此外,它的防盗理念还体现在选址、封土、填土、墓葬结构、设置木箱类疑棺等多方面。2008年1月11日,马俊才在《中原国学讲坛》上向公众揭开了郭庄楚墓的防盗与被盗之谜,其悬疑俨如一部盗墓小说。
罕见的积沙积石墓
积沙墓又称流沙墓,是盗墓者最恐惧的墓冢类型之一。建墓时,开挖面积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摆放好棺椁后,以炒干的细沙而不是土埋葬棺椁。沙子积埋到了一定位置和厚度后,才以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干燥的细沙如水,流动性极强,如果盗墓者试图挖掘盗洞,沙子边挖边淌,盗洞根本难以成形。就是挖成了,也极容易造成塌方,让盗墓者成为殉葬者。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庄楚墓考古队领队马俊才说,郭庄楚墓就是一座典型的积沙墓,积沙主要是为防盗。郭庄楚墓位于上蔡故城西一条南北长约45华里、东西宽约8华里的高大土岗上,因为现代砖瓦窑厂的取土,岗上曾多次发现楚国贵族墓葬。
这个墓的填土下面有厚近11米的积沙,估计原有积沙在3000立方米以上。沙层中精心埋藏了积石、木箱室、椁室。积沙为黄色细沙,非常纯净,流动性很强。盗墓者若从底部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埋住盗墓者,因此,盗墓贼很难在大范围内施盗。
马俊才说,郭庄楚墓不仅是积沙墓,还是积石墓。考古人员在积沙层中发现了1000余块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这些石块多是坚硬的花岗岩、石灰岩,形状不一,但边角都十分锋利,应当是特意开采并经过有意拣选的具有杀伤力的石块。
积石,也是古人反盗墓的一招,比积沙的使用更宽泛。在已经考古发掘的固始勾吴夫人墓、辉县魏国王室墓的棺椁内外都发现有积石,中山王墓、山西赵简子墓有积石积炭。但这些墓的积石一般置放在墓圹的四周或四角,唯郭庄楚墓的积石防盗设计最佳。
马俊才说,该墓的积石经过有意的拣选,在流沙层中不同的部位根据不同的功用放置大小不同的石块,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卧底石层。
乱石层是指散乱分布在积沙上层厚4.3米内的石块,由于盗墓和椁室的塌陷,仅残存50余块石块,其中既有9公斤左右的小石块,又有100公斤以上的巨石,位置大小均无规律,可起到冷石“暗器”的作用。
蒙顶石层位于沙面下4.5米,下距椁室顶面0.9至1米。由大小不同的石块平铺一层,原石块排列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大石块集中摆在椁室的上部,较小的石块摆在周围。蒙石层残存西部和东部局部,石面由西向东倾斜,椁室顶部的部分巨石多塌入椁中。
贴顶石层分布在椁顶盖外侧,由1圈大中型石块组成,前后挤靠平放在椁顶周墙上,其目的是防止盗贼从椁墙上部破墙而入。
拦腰石层位于椁墙中腰处,由2圈中型石块前后侧立挤靠椁墙上,其目的是防止盗贼从椁墙下部掘入。
卧底石层位于椁室底部,分布较疏朗,主要由中小型石块构成,一部分用作5道南北向椁底横梁的铺底石,一部分位于椁底其他部位,其目的是防止盗贼从下面掘入。
多种措施防盗
如此严密的防盗措施表明,墓主人造墓之初就有了明确的防盗意识。郭庄楚墓的防盗不仅体现在积沙积石上,还体现在选址、封土、填土、墓葬结构、设置木箱类疑棺等多方面。
时任郭庄楚墓考古队领队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马俊才说,整座墓的防盗招式一环套一环。首先从封土看,残留的封土0.7至2.5米厚,为夯土,多由遗址黑灰土构成,内含丰富的陶器碎片和蚌壳,极似建筑夯基。填土厚6.3米,也为夯土,上部厚1.5米为黑灰色遗址回填土,以下为较纯净的黄花夯土。
“这与一般墓葬的土层构成很不一样,给人感觉此地是一个聚落生活遗址或建筑遗址,足以迷惑普通的盗墓者。”马俊才说,前期勘测人员也曾以为这只是一片遗址,没有古墓。随后更大范围内的发掘表明,这里确是一处蔡国渔猎聚落遗址,把墓建在这样的地方很“高明”,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被盗墓的可能。
即便这样,还有很多盗墓者进了去,那是什么原因让盗墓贼停步或没有得手呢?近来流行的盗墓小说如《鬼吹灯》中描述古墓室内机关暗布,郭庄楚墓内是否也是如此?
马俊才说,郭庄楚墓内确是悬疑重重,除积沙积石外,还置假棺迷惑盗墓者,在主棺的正上方和侧方,加修了两个假棺材。为了逼真,还放置了小件陪葬品,这会让盗墓者产生错觉以为是真正的主棺,不再往下深挖。墓道走向设计亦绝,不像通常大墓那样墓道直达墓底,而是改变方向。盗墓者顺墓道而下,根本看不见真正的棺室。
22次被盗仍没盗空
郭庄楚墓如此煞费苦心的防盗设计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马俊才说,盗墓者千方百计去盗,现代盗墓还使用了很多新技术,但仍旧出土了1000余件珍贵的文物,可见它的防盗还是很成功的。
在郭庄楚墓发掘前,盗墓分子多次爆炸盗掘,墓葬周围的遗址也多次被震裂滑塌。为避免墓葬和遗址再遭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才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时任考古队领队的马俊才说,发掘时就发现墓上封土被挖严重,墓口以下也被挖掉,形成了4至7米高的断崖,断崖外有3个明显的大型现代盗洞和一大堆纯净黄沙,可能是被盗出的积沙。当地窑工说,早年曾在断崖处挖出过马骨和铜马嚼子,根据经验,马俊才推想,这里应该是一个车马坑,可惜被挖掉了。
马俊才说,整个发掘工作结束后,共清理发现了大大小小22个盗洞,其中18个盗洞已进入墓室核心区。年代最早的一个是战国盗洞,位于墓室北口外约3米处,这是一个阶梯式的斜向洞,向下挖到积沙后停止。这表明,墓葬建成后不久便被盗墓贼光顾,但没得手。
东汉时期的盗洞有7个,其中一个盗洞巨大,盗墓者对墓室东部采取了“大揭顶”,并严重破坏了墓室结构,这是墓穴被盗最厉害的一次。
现代盗洞最多,有9个,大多采用了定向爆破的方式,其中最远的一个盗洞是横向引洞,有27米长,进入墓室后采用了架设竹木巷道的方式盗掘。为了防止流沙塌方,还采用煤矿巷道的顶木方式,一边靠着墓壁,一边用竹木板遮挡流沙,这个方法使盗洞穿透椁板,直逼棺的附近,盗墓差点就成功了。所幸的是,盗墓最后关头上面的石头倒塌了,把盗洞的竹木板砸烂,盗墓贼才没有进去。
马俊才说,这个盗洞应该发生在最近几年,因为洞中发现了矿泉水瓶和当地生产的一种面粉袋。现代盗墓已有集团化、智能化的倾向,仅搭建这个“巷道”就需要很多竹木板和时间,可见其所下工夫之深。最后盗墓不成,盗墓贼用炸药把盗洞炸了,附近几个村子的老百姓都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从发掘的结果看,墓葬核心区保存的随葬品较多,而已经遭到盗毁的东部和西部只有零星的器物,显然是被盗墓贼偷走了。
墓主身份谜团
春秋晚期,大国战争频繁,上蔡又处于几个国家的交界处,社会动乱。造墓需用的沙子和石块均非当地所产,大量的积沙积石在当时条件下运输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这说明此墓的主人肯定是重要人物,否则难以组织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量。
墓主到底是谁呢?马俊才说,出土的大量青铜随葬品为探讨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郭庄楚墓的青铜礼乐器器形宏大、纹饰精美,其豪华程度在楚墓中仅次于寿县楚幽王墓,只有淅川下寺王子午墓和随县曾侯乙墓与之相当。由于盗扰严重,随葬品中仅残留5件升鼎,但别的器类近完备,说明墓主是一位地位显赫的楚国高级贵族。
马俊才说,因青铜器锈饰较重,多数铭文还未清出,从已基本清浅出的方壶、编钟、浴缶上的部分铭文看,已出现了“吴土”、“竟孙”、“曾侯”、“陈”、“许”字样,说明墓主人和吴国、曾国、陈国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各种资料看,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楚王孙一级人物,相信随着铜器去锈和修复工作的深入,墓主人的身份之谜不久将会水落石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