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发现明初的通天大圣露天神坛群(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福建省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副研究员在测量“通天大圣”石碑

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于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岚下乡郭城村,发现了一处建于明初的通天大圣露天神坛群。

据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副研究员介绍,通天大圣露天神坛群坐西南朝东北,由3组通天大圣神坛组成,坛前是一座通天庙,主祀孙悟空,坛后生长着几株古树。

记者在现场看到,神坛群的前端矗立着一通石碑,碑座正面竖行阴刻“洪武甲子”纪年款铭文,石碑正面竖行阴刻通天大圣楷体碑文。石碑高94厘米,宽46厘米,厚20厘米,碑额阴刻弧线装饰,碑文下端雕刻上下对开五瓣莲花装饰。

王益民说,《西游记》故事主角先后经历了唐代的唐僧阶段,宋代的白衣秀才、猴行者阶段,元至明初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等名号不定阶段,明代中期被确定为齐天大圣阶段。通天大圣则是明代中期孙悟空形象成型前的一个原型。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广大读者熟悉的神话英雄,而通天大圣却没有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出现过。王益民经过研究考证,在元末明初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寻找到了通天大圣这一形象。《西游记》杂剧里有一段孙悟空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王益民认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撰写《西游记》的过程中,为刻画突出人物个性的需要,将齐天大圣的名号用到了通天大圣的头上,并将传说中的通天大圣兄弟姊妹所拥有的高超本领全部集中到了齐天大圣一个人物身上,从而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人物。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