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大道汉墓群出土器物千余件 珍贵文物不断被发现

青铜印章上主人名字清晰可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葬内丰富的随葬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面精美的青铜镜虽然镜边有些破损,但依然难掩绝色姿容。

西汉那个名叫黄长孺的人可能想不到,两千多年后,自己的名字因一枚青铜印章,会被今天的人发现并记住。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方兴大道汉墓群抢救性发掘目前接近尾声,已经发掘的130多座汉墓共出土器物1000余件,精美的青铜印章、青铜镜、迷你编钟等珍贵文物不断被发现。

墓葬发掘

130多座汉墓或是家族墓葬群

昨日,在方兴大道附近的工地上,130多座汉墓已经发掘结束。这些墓葬几乎集中在西汉时期,而且绝大部分是土坑墓,仅发现少量砖石墓。深度动辄四五米的土坑墓较难被发现,也不易发掘,不容易被盗扰,使得这些西汉先人随葬品得以保留至今。

从墓群的位置、年代等多重因素判断,考古专家认为,这个西汉墓葬群与此前发现的肥西县乱墩子墓葬群实际上是同一片墓葬群,不过可能不是一个家族,也许是多个家族墓地连在一起。墓葬群中有三个相邻墓穴较大,每一个都出土了20余件器物,陶鼎、陶壶等陶器较多。这三个墓不仅随葬品数量、形制基本相同,朝向也相同,考古人员猜测,墓主人也许是家族中地位相对显赫的人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还发现一组16个青铜迷你编钟,个头最大的有鸭蛋大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造型别致的陶焦壶

出土器物

青铜印章主人名字清晰可见

考古工作者告诉记者,在已经结束的发掘中,共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其中大部分是陶罐、陶旊、陶鼎等陶器,也有不少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发现数量不算多,但精品不少。在昨天的发掘现场,一面精美青铜镜虽然镜边有些许破损,但依然难掩绝色姿容,让现场考古专家赞叹不已。

曾经在省城出土过的“迷你编钟”这次在方兴大道汉墓中也再度现身。一组16个青铜“迷你编钟”个头最大的也不过鸭蛋大小,但个个造型精美。青铜器中最为难得的还有一枚青铜印章。今天的印章多数一面刻有人名,而这枚1公分见方的印章上,两端都刻有人名。一端刻着“黄长孺”,一端刻着“黄不猛”,至今清晰可见。这两个名字是否是同一个人的大名和小名?考古专家说目前还不能确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美的小玉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直径近20厘米的玉璧

墓主身份

精美玉璧显示主人家境富足

在汉代,佩戴玉器可算“高富帅”的象征。在方兴大道汉墓群的发掘中,也出土了玉璧。记者看到,在一座土坑墓中出土的珍贵玉璧直径有十七八厘米,璧上有精美布丁纹,柔和的白色历经两千多年依然显得温润优雅。在另外一座墓中,形似玉环的玉璧上红白相间,色泽柔和温润,材质上乘,更是让考古人员惊喜异常。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枚难得一见的玉印章,可惜还没有刻上主人的名字。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能用玉器随葬,至少说明主人来自富裕人家。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