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首次考古发现盛唐宫女公共墓地

根据考古学家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1300年前部分唐朝宫女在都城附近拥有一处“公共墓地”,其中年已70岁高龄宫女墓志等诸多发现,对于人们理解盛唐长安时期的文化风尚和精神面貌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呆运说,地处长安城西的十余座盛唐宫女墓的墓向基本一致,墓葬形制结构基本相似,时代特征明显,可以说是一处盛唐长安宫女的“公共墓地”。

根据考古资料,这批墓葬长3.5米至4.5米,深3.5米至4米。墓葬形制结构简单,平面均呈“刀把”形,短斜坡或竖穴带缓坡墓道,一般不带甬道,墓室呈南北向长方形或略呈梯形,拱顶窑洞式。墓葬均为木棺具单人葬,棺具均为纵向置于墓室西部,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北足南面向上。

刘呆运说,这些唐朝宫女的随葬品内容雷同,特别之处是在墓葬随葬品中均有漆器,以小型漆圆盒、漆小盝子最多,属于典型的女性用品。而7方宫女墓志的出土,发现其中有九品至六品的宫女安眠于此,表明这处长安宫女墓地应该是唐长安宫女按照礼制安置的结果。

从墓志铭文内容看,唐代皇宫内的侍女有明确而严格的品阶官衔,有九品直至六品阶衔。从铭文反映的宫女生平来看可分两类人,一类宫女从选秀入宫直至死亡,一直生活在深宫,老死不得出宫;第二类宫女似乎只能侍奉一朝天子,待皇帝死后,被辞配于寺庙或尼姑庵中削发为尼,终生不得婚嫁,即墓志中称之为“亡宫尼”,死后还以宫女的身份和官阶埋葬。

刘呆运说,墓志铭文有浓郁的佛教色彩。这为研究唐代皇宫内宫人的政治制度、生活及死后的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实物和文字资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