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古墓出土珍贵青铜器

随州曾都区文峰塔发掘春秋至东汉古墓群的消息引起了国内考古界的极大关注(详见昨日本报报道)。昨日,文峰塔墓地文物整理取出工作继续进行。据了解,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青铜器受到损害,考古人员准备了大量崭新的棉被为其裹身,护佑它们平安出土。

出土国宝棉被裹身

上午9时,记者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分两组在18号墓坑进行重点作业。其中一组使用起重设备将已经腐烂的棺木垫木一块块取出,另一组则对东坑内的礼器进行清理、包裹。

据了解,该墓坑内仅存的礼器多为祭祀用的铜鼎、铜镜等。考古人员将一件铜镜清理干净后,又合力将铜镜放在铺垫好的棉絮上小心翼翼地包裹。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介绍,为避免文物出土时受到损害,他们购置了一批崭新的棉絮以及泡沫纸,每件文物都要进行小心的包裹。

盗墓贼为财掘地十几米

此次发掘的墓穴多为8米深,到底原本有这么深,还是经过两千年历史变迁加深所致?黄凤春说,据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这些墓穴原本的深度就接近8米。通常,盗洞不会垂直纵深往下挖,这意味着盗墓者为了获取财物不惜掘地十几米。记者注意到,东坑内出土的最大青铜鼎直径约为80厘米,需二三人方能搬动。如此重物,盗墓贼如何将其从盗洞中迁出呢?

“盗墓贼很可能是将器物敲碎后带出墓穴的。”黄凤春分析说,此墓被盗时间很可能是在秦汉或更早,那时候没有文物收藏的概念,很多盗墓人盗取青铜器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获取原材料。

叶家山二期有望年后启动

据介绍,此次文物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棺底的清理工作约需一周时间完成,随后将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和研究。黄凤春同时透露,叶家山墓地二期发掘工作将于农历春节后启动。

叶家山古墓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1年2月启动发掘工作。至当年6月,考古人员进行了叶家山一期考古发掘,发掘了古墓葬65座、马坑一座,出土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739件(套)。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