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发现东汉时期矿工脚印

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从今年6月份开始,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局部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冶炼场地、探矿井等遗迹。

其中,在遗址冶炼场地发现的一片脚印极为珍贵,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批足印先后分三批发现于遗址南部发掘区,共计35枚。

2012年8月29日,考古人员在2号探方中部的冶炼界面首先发现16枚脚印。9月5日,湖北省文物局率专家组赴现场指导。翌日下午,工作人员在相邻的3号探方又发现11枚脚印。根据同一地层出土的各种陶片分析,脚印遗存的时代为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时期。为了确定足迹真实性,进一步弄清脚印的类别、脚印遗留者的身高、重量、行走姿势、保存环境等历史信息。10月21日,考古队邀请国内知名的解剖学和足迹学专家、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专家张继宗和刘伟平、武汉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专家郑道利等携带专业器材赴现场,共同对考古人员发现的脚印进行检测和鉴定。

专家们非常谨慎地对考古方法标记的27枚脚印随机选取4枚,刮除考古方法刻划的足迹轮廓线条,均露出原始脚印的边缘,证明考古方法发现的足迹真实可信。专家们还在已发现的27枚足迹之间的空白地带轻刮脚印承载体(即黄土界面),再次发现8枚足迹,脚印总数达到35枚。

足迹专家们对其中12枚脚印进行了现场取证,并经过室内对比分析鉴定确认,这12枚足迹皆为古人赤足脚印。其中,部分赤足脚印完整,部分只能显示赤足轮廓,有的仅存前掌或脚后跟。完整的赤足印痕长者26厘米、短者25厘米,从而推测12个脚印应该是2人以上所留存。

专家们根据现在群体足长与人体身高关系推断,赤足中一人身高为1.72米,另一人身高1.52-1.54米。结合部分赤足有重压痕偏外、横向移位等痕迹,确定此类赤足者有负重特征反应,反映了时人负荷劳动的场景。

这次科学发掘的赤足印迹,是迄今为止世界冶炼遗址上首次发现数量最多、保存状况最好、足迹身份最明显、时代最早的古人足迹,填补了矿冶考古遗存的一项空白!

赤足印迹所处的黄土界面上,还发现有东周时期遗留的铁矿石堆积、冶炼废弃物堆积层、和泥池、工棚柱洞、炼炉基础等一批与冶炼活动相关的重要遗迹。这对我们今天还原当时冶炼工作场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看到这些令人心动的脚印,不得不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他们或高或矮、或男或女。他们没有鞋穿,甚至衣衫褴褛,然而他们的创造和奉献是实实在在的。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