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首次发掘古堆桥商周遗址(组图)

日前,考古人员在凤阳府城镇卫前村古堆桥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器、卜甲、卜骨、箭簇、鹿角等人类生活遗物和活动遗迹,这是在古堆桥遗址首次系统发掘的商周时期生活遗址。考古人员说,这说明当时淮河中下游流域流行占卜,当时的人擅长狩猎。

据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更生介绍,古堆桥遗址是在全县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发掘。这次发掘是省考古所与武汉大学开展的一次合作,在凤阳首次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生活遗迹和遗物。2008年,考古学家根据在凤阳钟离城遗址附近一座圆形墓葬出土器物上的铭文,认为该墓葬与春秋时期凤阳“钟离国”有关。而商周时期活人生活过的遗迹,在凤阳县却一直没有发现过。考古人员介绍,凤阳县古堆桥遗址是一个淮河中下游比较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墩台遗址。由于古人生活中常年不断堆积,形成一个高出地表两三米的高墩台,当地人称“古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人员在展示修复的陶器

古堆桥遗址发掘自今年9月中旬起,经过3个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发现,古堆桥遗址有清晰的功能分区。这个总面积2万多平米的墩台遗址被发掘300多平米,发现至少有生活区和工作区两个区域。在生活区,发现了陶鬲、陶罐等大量的生活用品及生活垃圾填埋的痕迹,陶鬲是一种三条中空腿、大肚子的陶器,在商周时期是一种炊具,陶鬲上有精美绳纹,大小不一,做工精细,说明商周时期,淮河中下游地区陶器制作工艺相对发达。在工作区则发现了炼铜留下的铜渣、铸铜留下的陶质模具等遗物,出土了种类丰富的陶器、卜甲、卜骨、鹿角、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铜箭簇(即箭头)等青铜器。尽管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霜,这些铜箭簇依然锋利如新。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在早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捕猎时已采用投射方式。到商代,箭头除狩猎外也用于战场,可以算是一种远射程武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出土的部分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出土的做工精致锋利的铜箭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后修复的各种类型的的陶器

考古人员在古堆桥遗址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鹿角、动物骨骼、骨簪等饰品和少量石钺、石箭簇、石刀等石器。专家介绍,在商周时期,这一区域生活的古人擅长猎鹿,而且除了食用,还能将鹿角、牛角及动物骨骼制成骨簪、装饰品和工具,非常智慧。在古堆桥遗址,已发现数十个卜甲、卜骨,如此数量众多的卜甲在我省考古中非常罕见。考古专家介绍,这说明在商周时期,在这一流域已经非常盛行占卜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鹿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陶鬲碎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人占卜用的龟甲(腹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