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留秦军南征疑云 万仞梯云山现“样板路”

昨日,省政府参事黄伟宗教授应邀对乳源瑶族自治县西京古道梯云岭段进行考察。他表示,该段古道原貌更完整,历史更丰富,线路更长,支持西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原始古道或是秦朝“军道”

据媒体报道,日前,“湖湘文化之旅”考察团在湖南郴州发现了一条与京广铁路基本平行的古驿道。

该古道约4公里长,是湖南能够用实物证明的最早的古驿道。专家们认为,修建于公元前214年的该条古道可能是秦朝南征大军踩踏出来后修建成路的。

秦军越过“湘粤古道”之后如何继续向岭南进发?据乳源瑶族自治县文物专家许化鹏说,秦军具体的行军路线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但最出敌意料的则是沿现有的西京古道线路急行军南下。估计秦军由湘入粤,硬是在最短时间内用马蹄、用军靴踏出了一条几乎与现代京珠高速公路走向平行的路线。

“始为军道,继为商道与官道。”公元26年,东汉桂阳太守卫飒凿山通道,开凿了一条从英德浛洸经乳源至湖南宜章北上西京长安的道路。西京古道自英德浛洸至湖南宜章,全程500余里,穿越乳源的腊岭、梯云岭、猴子岭等崇山峻岭,乳源境内路段计程160多公里。这些路段,在历经2000年的历史变迁之后,遗存至今的已为数不多。

万仞梯云山发现“样板路”

近日,许化鹏在古人称为“万仞梯云之山”的梯云岭路段发现了一段最能完整地表现西京古道风貌的“样板路”——至今仍保存有约3公里的完好路面的梯云岭古文化遗存。

昨日,黄伟宗教授一行前往梯云岭考察。在古道上,一块古代的辨向碑上书“西方无祀鬼神”,黄伟宗说,这是专门给行人指示方向的;而另一块石碑上则有“五方无祀鬼神”的字样,据当地人介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村民还会在此供奉香火。黄伟宗说,古时有很多人客死在古道上,立此碑有敬奉之意。而在古道凉亭上,“来往当思路切莫蹉跎误前程”的石刻依然清晰可见。

笔者还看到,该段古道极为险峻的一段,是人工在陡峭的悬崖上开凿出如楼梯般的石级,茂盛草木掩盖之下便是高达60余米的深谷,而靠悬崖一侧还有凿出来的石板作为护栏。石级经千百年的人行马踏,脚踏处都已经严重磨损,这些重要部位磨损下陷有的达20多厘米。石阶立面和路内石壁虽经千百年风雨剥蚀,表面长满层层藓苔,但道道凿痕历历在目。

据了解,梯云岭路段还保存着共11处的邮亭、公馆、茶亭、古庙、古墓、石板桥遗址。

古道展览馆着手建设

据乳源县委书记梁健介绍,该县目前已将西京古道沿线的观澜书院、梯云岭亭、心韩亭、仰止亭、乐善亭等7处古建筑列入第5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这些建筑为中心分别划定了“绝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绝对保护范围内进行修建、堆放、爆破、取土、拆除、毁坏、占用等作业。

梁健还告诉笔者,目前乳源县已着手建立了“西京古道”展览馆,将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相关文物和客家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和展览,并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