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观海卫卫山挖出古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两天,观海卫论坛一则“观海卫卫山挖出古墓”的帖子在网民中引起较大反响。古墓是否有出土青铜器,其年代是否真的属汉唐,一些文物爱好者在网上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前天,记者来到古墓发掘现场,却发现现场除了几块堆在一起的石板和砖头外,墓室所处的地方已被清理压平,几乎看不出这里曾是一处墓地。

开挖山坡挖出古墓

据文物爱好者老孟讲,11月5日,他听说有人在卫山用挖土机开挖山坡时挖到一座古墓,里面有青铜器等文物,青铜器上还有花纹和文字。他马上赶到了现场,发现现场除了一些墓石墓砖外,并没有发现青铜器。

不过,他看到这些从古墓里挖出来的砖头跟他所了解的古砖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古砖就像裹着糖衣一样,外层5毫米为白灰色,里面的砖心却是黑色的。

老孟估算了下,这种黑心墓砖长约38厘米、宽18厘米、厚8厘米,重量约10公斤。除了这种大砖,也有一些规格相对小的黑心砖,但相比现在的黄砖还是要大不少。

随后,市文保、公安部门相继赶到了现场。由于古墓破坏情况较严重,无法进行考古研究,文保部门拍照后,将一部分有研究价值的墓石墓砖等取走。

文物爱好者称

有两座古墓

文物爱好者莫非到现场查看后表示,被挖的应该为两座相连的古墓。稍大的一座应为秦汉至唐代的石室墓,另一座砖墓应为明代墓藏。

莫先生告诉记者,石室墓主要盛行于秦汉唐代,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墓室底下铺设木炭和鹅卵石,用来防潮。从现场残存的一些木炭和鹅卵石推测,那座稍大的古墓应该是石室墓。

而旁边那座稍小的古墓中出土的墓砖没有风化的迹象,年代不会太久远。其墓砖又大于清代砖,所以他推测应该是明代墓。

他根据石室墓规模和墓石的厚实程度推断,墓主人若非官宦或富商人家是难以用得起这样的墓石。而明代墓墓主人能用这样的墓砖,也绝非普通百姓人家。

他说,如果真在濒海的观海卫地区发现青铜器,那就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一来可判断古墓属于什么年代,会有什么样等级的官宦或者富商曾经生活在观海卫地区;二来也可分析研究当时观海卫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墓室周边有

鹅卵石砌成的排水沟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发现古墓的卫山山脚。在一块挖掘平整的黄泥地中央,堆着一堆墓石墓砖。不远处的山坡上,隐约露出几块断裂的墓石。

记者爬上山坡,看到古墓地面已经被填埋压平,墓壁上也是条条挖掘机留下的齿痕,已看不出墓室的结构,只有墓壁土层中露出的几块墓石在默默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墓葬。

刨开掩盖在墓室上的黄土,记者发现了几块黑心砖的碎块。在靠近西侧山体的一个角落里,还发现了一个由青石和鹅卵石砌成的残存的排水沟。

记者从排水沟内取出一块鹅卵石,用力在一块石头上一划,石头上留下了一道白色划痕,而鹅卵石几乎没什么磨损,可见该墓葬所用的鹅卵石材质比较坚硬。

据目测,这个排水沟约25厘米宽,沟内有泥沙沉积物,使得沟的高度不到10厘米。从排水沟的用料和构成看,印证了莫先生关于墓主人身份高贵的说法。

同一区域

曾发现宋代古墓

莫先生告诉记者,2004年1月,距此次发现古墓位置约80米的地方,曾发现一座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墓,其中出土的一枚银质鎏金钱“长命富贵”更是弥足珍贵。

距此次发现古墓位置往东约100米的地方,曾有一口古井。唐代诗人罗隐曾题字,称该井为“东南第一井”。莫先生说,这些都说明古时的观海卫卫山一带就有先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一些爱好考古的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乐之”表示:如果是砖石墓,那唐代的可能性很大,但又说有青铜器,所以就有点奇怪了。两条都符合的只有西汉了,就算浙东是蛮荒之地,铁器的使用要晚些,但也不会晚于西汉末、东汉初……如果真的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器,那对观海卫来说真是无价之宝,这有可能改变我们对观海卫历史的看法。

网友“墨清流”则认为:汉代开始,青铜器已经衰落,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铜器、铁器逐步兴起,如果真是汉代的,那时候流行的是漆器。如果是汉代青铜器,那就是给皇室刘家的贡品了。

莫先生说,随葬品往往可以判定古墓的年代,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如果这个石室墓内真有青铜器出土,希望一些人员把拿到的铭文青铜器等文物主动上缴,或者把照片展示出来,功莫大焉!

黑心墓砖并无特别之处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宏鸣。他告诉记者,他们5日赶到现场看到的情况非常糟糕,墓室的结构等全部被破坏了,已没有了考察研究的价值。

徐宏鸣说,现场除了些墓石墓砖外,找不到其他有价值的文物。他们在这座古墓旁发现了几块有字的砖,但这些砖比较薄,不同于那些10公斤重的黑心砖,它们并不是用来建墓穴的,可能这里曾经有另外的古迹。

经他们初步鉴定,这些砖为明代物品。但由于砖上的字比较模糊,有些地方还附有泥土,而去除泥土可能会使字的红色颜料也一同剥落,所以这些字目前还无法识别。

关于砖心黑色的原因,徐宏鸣说这并无特别之处。砖心呈黑色主要是烧制过程中火候掌握不够造成的,在现代的砖头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文物专家认为是

一座明代砖石墓

针对莫先生所说的两座墓和石室墓的说法,徐宏鸣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这些黑心砖和墓石应为同一墓中物品,该古墓的构造极有可能是墓石铺底、四周砌砖的砖石墓。所以,此处应为一座古墓,而非两座。

他说,石室墓通常建在山顶或山脊线,不会建在山脚下。石室墓盛行的年代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砖石墓的墓石都经过加工,而石室墓的墓石一般由乱石砌成,在考古学上这是两个概念。从现场留存的墓石来看,这些墓石都经过加工,而这些砖是典型的明代砖。

他表示,青铜器使用的鼎盛时期为商周和春秋战国,汉代起就慢慢少了,所以在这座明代墓内出现青铜器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他也提醒广大市民及施工建设单位,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发现类似墓石墓砖等物品,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马上联系市文管办或镇文化站。至于该墓室是否有其他文物出土,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谁都不好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