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木伦遗址发现7万年前古人所用古泉

考古人员日前认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古泉至少已流淌7万多年,这潭优质泉水极有可能是古人类选择生活在此的主因。

考古人员通过对遗址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地质、地貌的综合考察初步确定,乌兰木伦遗址“1号地点”地处一条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地带。但考古工作者分析后认为,古人类和动物饮用湖水的可能性并不大。

“鄂尔多斯高原咸水湖居多,根本无法饮用,因此泉水才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刘扬说,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均出土于古泉周围,专家通过碳14和光释光方法检测后认定,这里7万年前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据此判断,古泉的形成时间应该更早。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长王志浩认为,古人类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特点,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湾清水,才使乌兰木伦遗址的古人类在此生存了4万年之久。这些线索也表明,荒原上建起的康巴什新区在数万年前已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据王志浩介绍,乌兰木伦遗址所在地原名为“呼和塔拉”,即“青色的草原”,为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古泉水现已被命名并注册为“呼和塔拉”泉水。目前,各项水质检测工作正在进行中。

乌兰木伦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畔。2010年9月起,国内多家单位曾先后3次联合对此处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专家认定,这处遗址所展示的,已不是单一遗址所具有的文化个性,而是代表由一群遗址共同搭建的一个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体的共性。该遗址的发现,极有可能为重构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乌兰木伦遗址的重要性,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将其评为当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